乐文小说网 > 1850再造中华零点看书 > 第736章 江湾市中心

第736章 江湾市中心


  在上海市委主任丁日昌的陪同下,皇帝、刘旻虎、唐廷枢一行视察了“大上海计划”的执行情况。

  他们首先来到江湾地区,根据“在上海计划”,江湾是上海市的中心,主要承担政务、文化、金融等核心功能。

  经过几年的建设,江湾地区已经今非昔比。道路经过统一规划,笔直齐整,有公共电车,有煤气照明灯。楼宇华美,建筑恢弘,繁荣程度可与南京新街口相比。

  但上海毕竟是帝国经济中心,江湾又是上海的市中心,领风气之先。江湾地区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雄伟、庄严,又有西洋建筑的科学、实用。

  街上的行人以年轻人、中年人居多,服装华丽,打扮时髦。国际上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的危机形势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上海市民心态积极、乐观,似乎已经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杨烜叹道:“我上次来江湾,还是四年前。那时候,江湾区还完全是个农村。哪像现在,棋盘式的街道整齐严整,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真令人难以置信,仅用不到四年时间,上海江湾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革命军攻占上海后,丁日昌就一直担任上海市委主任。他对杨烜有着别样的感情:

  革命军攻占广州时,丁日昌是个满清下级官员,在两广总督叶名琛幕内效命,是叶名琛手下的团练专家、得力幕僚、铸炮专家。

  他不是科班出身,虽受叶名琛的赏识,在官场上并不如意。革命军进攻广州时,丁日昌料准杨烜日后必成天子,顺势归降杨烜。

  杨烜是个穿越者,知道丁日昌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洋务派干将,对他委以重任。革命军进攻上海市,上海华洋混杂,各国在此派有驻军,圈有租界,形势相当复杂。

  考虑到上海的复杂性,杨烜超擢丁日昌为上海市委主任。可以说,丁日昌能当上沪市主任,全靠杨烜的知遇之恩。他能坐稳这个位置,同样离不开杨烜的帮助。

  回想过往岁月,丁日昌对皇帝非常感激,说道:“想当年,皇上不辞劳苦,亲自带队进攻上海。又降尊纡贵,与英法公使谈判,使我军得以占领上海。

  “皇上不以臣浅陋,超擢臣为上海市委主任。臣上任后,第一件棘手的事,是与工部局谈判,引渡满清罪臣何桂清。皇上亲自指点机宜,臣才得以威服工部局,把何桂清引渡回来,杀之以平民愤。

  “刚开始时,洋人很看不起我们。《字林西报》上刊登文章,说我们是岭南乡巴佬、泥腿子,没有治理大城市的本领,管不好上海市。

  “臣心有不服,却见识浅薄,不知道怎么回击洋人。皇上高瞻远瞩,提出‘大上海计划’的构想。在江湾地区另起炉灶,开辟为上海市中心。

  “上海本为海洋,后来长江泥沙堆积,逐渐形成陆地。自古以来,上海地区以松江为中心。上海开埠以后,上海地位上升。

  “洋人强租租界,却认为上海县城形势逼仄,在城外圈扩土地,成为租界。租界取代上海县城,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地区。

  “帝国在江湾地区另起炉灶,在上海开创新的市中心,试图把租界比下去。大上海计划公布后,《字林西报》同样冷嘲热讽,说江湾市中心‘只是一座美好的空中楼阁’。

  “如今,我们克服干难万苦,顺利推动大上海计划。与江湾市中心相比,租界完全黯淡了下去。去年11月,帝国挟日本长州藩战胜之威,与英法美等国签订条约,完全收归了租界。

  “丧权辱国的外国租界,已被中华帝国扫进了垃圾堆。《字林西报》的订阅量也每况愈下,今年元旦时,也被《沪报》收购了。

  “真是印证了老祖宗说的那句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丁日昌精明能干,在上海市委主任之任上一干就是四年。今日见到皇帝,他非常兴奋,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

  杨烜很喜欢这种勇于任事、坦诚直率的属下,问道:“禹生,我问你,大上海计划已经落地三年多了,目前有哪些成果?”

  问成果就是问成绩了。这正搔到了丁日昌的痒处,他向杨烜简要讲述了大上海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一、制定出了完整的大上海规划。计划利用二十年时间,分四个阶段,最终把上海建设成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东亚中心城市。

  二、建成了一批路网,完成了八条主干道的建设。这八条主干道全都采用制式设计,设计有排水设施、煤气照明设施、公共厕所、公共马车站台等。

  三、建成了一批公共建筑,面向全体市民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开放的有上海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戏剧院、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

  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已经投入使用的有上海火车站、金山港和宝山港。金山港设计标准很高,可停泊万吨级海轮。宝山港附近毗邻工业区,建设有钢铁厂、造船厂、机床厂、纺织厂等多个产业。

  五、加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筹资建成上海大学、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建成电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两所科研院所。

  ……

  大上海计划成果有目共睹。唐廷枢忍不住问道:“丁主任,如此大的成就,势必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请问,资金该如何筹措?”

  丁日昌对此胸有成竹,说道:“主要来自三部分,土地升值、发行债券、社会捐赠。”

  土地升值,指的是政府采用低吸高抛的手段,获取土地差价。帝国的土地制度为公有制,城市土地属于国家,农村土地属于村集体。此为土地升值的前提。

  具体来是,就是政府统一出价,征收港湾地区的农村土地。价格可以压得很低,但村民依然可以获得大量赔偿,并得到工作机会,乐此不疲。

  然后,政府可以筹集资金,先开发一部分土地,带动土地升值。然后,再出卖土地使用权。为吸收商人投资,使用权期限最长可以达到99年。

  发行债券自不必说,国民政府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上海市发展前景良好,债券的收益率又高于存款,发行非常顺利,每支债券都能全部认购。

  再就是社会捐赠。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江浙一带的富绅多逃往上海避难。上海开埠后,同样产生了一批富绅。在执行大上海计划时,很多人踊跃捐赠。

  譬如,交通大学就是完全由商人自筹资金、自行建设的。

  杨烜对丁日昌很满意,当着唐廷枢的面,问道:“禹生,你搞经济很有一套,深慰朕心。朕想请你到朝廷任职,你意下如何?”

  丁日昌从未想过这一点。听杨烜自称朕,便知他虽征询自己意见,但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丁日昌机变很快,随即说道:“皇上,臣听您的安排。您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杨烜哈哈大笑,说道:“这样,你来国民经济委员会担任副主任。景星(唐廷枢)缺少地方主官的经验,和你对调,到上海担任市委主任。

  “此番调动,不涉及其他,主要是考虑到你们两个经历相对单一,有意帮你们弥合经历,日后好更进一步。景星,你意下如何?”

  唐廷枢自然大喜。.


  (https://www.xlwxww.cc/1030/1030392/10944587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