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废除国教
90
华宇琪当即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法令称,朝廷允许和承认百姓对于佛教的信仰,但因近年来各地广修寺庙广纳僧尼,许多不怀好意之人见出家为僧有利可图,竟然假借出家之名,大敛钱财胡作非为,做下许多伤风败俗、有损百姓利益之事。
僧尼人数及僧团组织激增,导致劳动人口锐减,但那些越来越多的僧众,却还要越来越少的辛勤劳作的百姓供养,给各地百姓带来极大苦难和负担,这已经严重背离佛教帮众生脱离苦海的初衷。
朝廷体恤民情,遂决定即日起废除佛教国教地位,不再设立国师,拆除圣启二年以后新建的一切庙宇寺院,多余的佛像一律融掉,多余的佛经一律焚毁,多余的僧众一律强制还俗;保留的寺院必须在当地官府登记,详细记录僧尼人数,三年内不得再接纳出家者,若有人随意出家或寺庙随意接纳出家者,一经举报查实,必定严惩不贷;百姓也不再有义务而是凭信仰自由供养僧庙。
还不忘一再强调,朝廷此举,意在拨乱反正,为百姓减轻负担。
陆佳韵看到法令上“严重背离佛教帮众生脱离苦海的初衷”这几个字,不觉浅浅一笑。
虽然看着年轻,可华宇琪乃当之无愧的学问大家,就连宗教也是当学问研究的;陆佳韵这些年看的如此多佛教经、藏、论,甚至其他许多书籍,很多都是外面没见到过的,全都得益于华宇琪和他手下那拨高人做的翻译甚至注解。
佛教所谓的“苦海”究竟是怎样一种概念,想必华宇琪是一清二楚的吧,为了迎合世俗情趣与口味,这位严谨的学者竟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当然,此处此句,在世俗人眼里,或在对于佛学一知半解的人眼里,是极其慷慨正义的说辞,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还挺能引起共鸣点燃大家的热情,极具煽动性。大家会说,没错啊,佛教是要帮我们脱离苦海的,怎么反而让我们更苦了,那我们还信它支持它做什么?!
然而他们始终不明白,无论“苦”或“不苦”,但凡“活着”甚至“死了”,皆谓之“苦海”。而彼岸,便是跳脱出“苦海”之后的涅槃境界,至于这是一个怎样的状态,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还是永生,还是别的怎么样,遗憾的是,由于当年佛陀悬而不答,并未给出权威定义,这个问题连同其他一些确实是问题的问题,统称“十四无记”,多年来始终没个定论,也给后世很多有好奇心、喜欢讲逻辑、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带来不小困惑。
91
佛教被引入神州大地后,确实改变了许多它本来的面目,随着陆佳韵对于那些从身毒语翻译过来,原汁原味的经典进行仔细研习越多,不断进行追本溯源和思索,她发现很多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经典之间有矛盾对立,甚至相互拆台,还有互相解释、打圆场、增强、扩展的情况,这些内容有时着实令人困惑,却又好玩有趣得很。
再加上综合了其他领域的思想进行辅助思考——比如遥远的西方有几位年代与孔圣人大抵相近的圣人,他们的思想和见解简直是汉人闻所未闻的,对已有认知带来强烈的冲击性。
例如,按照四法印的说法,诸法无我,既然都无我了,那谁在苦海里轮回?谁在修行佛法?又是谁得到解脱呢?仔细思辨一番,一下子有些凌乱了。对于这个问题,佛陀说,人生时间有限,修行还来不及,就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这个问题在当年,当然可以靠着佛陀的影响力悬置不论,就算有人质疑,也只是小石子在大河里溅起一点水花般不值一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学问和思维方式的相继形成,后世人只会越发好奇——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思想、文化碰撞造成的好奇和困惑。
于是不知怎的,陆佳韵这个曾经自以为很虔诚的佛教徒,竟突然有一天,似乎对于佛教没了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而只是想好好把它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
这或许就是“不信怎么学”和“不学怎么信”问题的终极答案了。
当然,她仍对所有宗教都抱有极大的敬畏和尊重,只是更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92
法令一颁布,拥护的人自是感激涕零奔走相告,很多百姓甚至自发地踊跃加入“毁庙”队伍;反对的人也是极力抵制,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各地冲突不断。
裕京及其周边范围的寺庙僧众首当其冲,易伟豪及广大信教群体当然极力抗议反对,但也只能吆喝而已,因为这毕竟是天子脚下的皇都,没人敢造次,就算易伟豪手里有兵权,也绝不敢随便拿出来当筹码,因为如果一旦动用兵权,可就变成谋逆了!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佛像倒塌、寺庙损毁、大批僧尼被强制还俗,纵是气得捶胸顿足也无计可施。
公孙宇宏和公孙宇瀚的封地也是走在最前头,积极响应朝廷法令,一面大力宣传朝廷颁布此法的动机与好处,劝说安抚僧众、信众,一面着手拆除庙宇寺院、遣僧尼还俗。遇上有反抗的人,多是把挑头的抓了,那些乌合之众没了首领,自然也成了一盘散沙。再加上封王对于自己的封地几乎有一种绝对控制力,他们平日里对百姓也很好,百姓都愿意臣服,所以事情推动起来相对还比较容易,也最先见到成效。
其他许多地方的官员,就不像公孙宇宏和公孙宇瀚这样有耐心了,他们借着圣意,采取铁腕手段,将僧众赶出寺院,有都甚至都不管里面有没有人,直接大肆拆除焚毁寺院,强行让大批僧尼还俗,遇上抵抗就联合当地驻军暴力镇压。没错,其实一般情况下,当地官员绝无可能调动驻军,但这次是朝廷授意的,要驻军全力配合各地推行法令。
这些情况华宇琪当然是想到过的,但是非常时期,只要能奏效便好,也顾不得那些细枝末节了,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各地尽量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当然,这个“小”字,也给了大家无限揣摩的空间。所以流血也是免不了的了,只是影响不恶劣便好。
公孙宇茂及其他封王、郡王、宗侯一开始则采取观望态度,只是做做样子糊弄一下,见到皇都和饶地、良地有了些成效,才沿着他们的路子动了起来。
(https://www.xlwxww.cc/113/113119/45045706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