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李世民膨胀了?
改完了,并不算完,李渊不知出于何种打算,吩咐道:“李福,将族谱抄录一份,以宽儿一家为根基,另写一份族谱。”
想到早些年,李宽就算是在大唐时,对族长一职亦不感兴趣,想到自己当初费尽心力立李宽为族长是为了让李宽将来有个自保的资本,想到李宽如今已不用所谓的族长身份以求自保,想到儿子李世民作为大唐皇帝理当担任皇室族长一职。
李渊看着房玄龄吩咐道:“待李福抄录完,将族谱带回给世民。”
此时,房玄龄傻乎乎的点着头,到底将李渊的吩咐听没听进去都是一个问题,实在是今日的一切对房玄龄的冲击有些太大了。
要知道李世民作为大唐皇帝,所有臣子皆理所当然的认定了李世民已经继任了皇族族长之位,却没想到此前的族长竟然是李宽。
等他好不容回神了,李渊竟然又吩咐福伯另立一份族谱,族谱这种东西,是说另立就另立的吗?
李渊不知道房玄龄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他的举动不仅伤了万贵妃的心,或许还会导致李宽的反感,所以另立一份族谱很重要。
都是快要死的人了,对待感情尤为重视,总不能在没几年好活的时候,还让家人感到不快。
誊写族谱其实是件挺简单的事,不过福伯却有些犯难了。
李渊的意思,他懂,正因为懂,才在誊写完李虎、李昞这些老辈人物之后,不知该如何下笔,毕竟李渊的结发之妻乃太穆皇后,而名义上李宽的亲祖母却是万贵妃。
作为李渊的贵妃,其本质亦不过是李渊的小妾罢了,在这个时代小妾是没资格被写在族谱之上的,可万贵妃却非寻常的小妾。
“陛下,可否将贵妃娘娘亦写进族谱之中?”福伯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谨慎的问道。
李渊点点头,自顾自的坐到了沙发上,端起了放在案几上的茶杯。
趁着福伯抄录族谱的时间,李渊再次开口道:“说说第二件事。”
“房相,太上皇让您回话呢!”李景仁小声提醒着愣神的房玄龄。
房玄龄告了声罪,开口道:“第二件事,便是陛下有意出征高句丽,让微臣与华国陛下商议购买火炮与火枪一事,且陛下言道,望太上皇与华国陛下能派兵相助。”
其实李世民早在贞观十五年就有攻取高句丽之心,在贞观十五年李世民曾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到贞观十五年八月,陈大德从高高句丽回来后,对李世民详谈过他在高句丽时看到的城邑情况。
所以李世民当时便说高高句丽本就是汉武帝所置的四郡,如果水陆并进,攻取高句丽不难,只不过因为山东的州县疲惫和大唐当时刚刚与吐蕃开战不久,遂作罢了。
如今吐蕃称臣,去年大唐名将郭孝恪又率军击败西突厥咄陆可汗,四周小国接战战兢兢,大唐可谓安稳如山,而且就连老天爷似乎也眷顾着李世民这个儿子。
在贞观十六年,高句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因为凶暴,经常做不法之事,高丽王武及其他大臣商议要宰了他,哪知被泉盖苏文得知了,此后泉盖苏文便将所部兵马集结起来,佯称要校阅,并设置酒宴,召集各大臣前来观看,趁机杀死大臣一百多人,并且入宫将王武杀死,立王弟之子藏为王,自己做莫离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这给了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最合适的借口——作为宗主国的大唐,出兵平定属国叛乱那是理所应当之事。
不过,想到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败,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覆国,李世民出于谨慎,这才派了房玄龄前来借兵和购买火炮。
听到房玄龄说完第二件事,李渊便怒了,怒道:“朕看二郎如今是膨胀了,高句丽岂是轻易能攻下的,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后果如何,难道世民已经忘了?
现如今大唐刚攻取吐蕃不久,连吐蕃都尚未消化,就想着攻取高句丽?
就连宽儿当年俘获百姓到华国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世民的谨慎之心连宽儿都不如,你们作为臣子难道就不知劝劝二郎?”
房玄龄有苦说不出,作为一国宰相,他自然是劝说了的,可是李世民一意孤行,并非他劝说就可以听进去的。
房玄龄默默不言,李景仁则小声问着杜荷所谓的膨胀是什么意思?在听到杜荷说出自负的解释后,李景仁喃喃自语道:“没想到太上皇如今亦会说俏皮话,肯定是被二哥给带坏了。”
因为李渊发怒的关系,大厅中安安静静的,李景仁的喃喃自语清晰的传入到了每个人的耳中,倒是缓解了眼前沉默的气氛。
自觉失言,李景仁讪笑的打着圆场道:“太上皇,其实陛下也算不得自负,说到底咱们大唐如今国力强盛,若是再加上有二哥率领华国大军从水路进发,有火炮的支援,攻取高句丽并非难事。”
“怎么着,小胖子你是赞同世民的决定了?”
小胖子这个称呼,已经很久没有人敢这么叫李景仁,让他感觉有些亲切。
李景仁摇头笑道:“微臣亦不赞同陛下攻取高句丽,毕竟吐蕃还等着大唐按部就班的将其收于麾下,所需钱粮并不少,此时却非攻取高句丽的最好时机。”
“那你小子怎么成副使了?”
李景仁苦笑道:“太上皇,陛下有旨,侄孙作为臣子,总得听陛下的吩咐不是?别说侄孙不赞同陛下的决定,就连房相亦不赞同陛下的决定,可咱们没有办法啊?这不侄孙便来求太上皇您劝劝陛下吗?
况且侄孙如今是户部侍郎,这购买火炮的价格,侄孙也得和二哥攀攀交情,望二哥能降低些价格,却不知二哥竟然带兵出征了。”
不知想到了什么,李景仁一拍脑袋,看着杜荷问道:“对了,二哥率兵出征何时才能回来?可有时间赶回长安参加我的婚事?”
“别想了,你此次回长安就成亲,你二哥怕是没有一年的时间回不来,想要等到你二哥回来,除非你小子能忍到明年成亲。”话是问的杜荷,不过回答的却是李渊。
“那哪儿成啊,这婚事乃陛下赐的,都准备好了。”
楼歪了,就得纠正过来。
所以房玄龄适时插嘴道:“正如李侍郎所言,朝中不少臣子极力反对陛下对高句丽用兵,不过陛下固执己见,所为微臣此行前来希望太上皇能劝劝陛下。”
李渊点头,算是应承下了房玄龄和李景仁的请求。
在李渊看来,李世民确实膨胀。
因为攻取了吐蕃,因为大唐有了火炮,在攻取吐蕃之时,并未像以往一般出现大规模的伤亡,所以这给了李世民一种错觉,认为攻取高句丽亦乃轻而易举之事,而李渊却认为高句丽并非是那么好攻取的。
当年隋朝的情况,李渊知之甚详,虽说不及如今大唐这般富庶,但隋朝亦有不小的本钱,可最终还是覆灭了。
世人都说隋朝覆灭乃是杨广昏庸无能所导致的,可作为臣子且是亲戚的李渊,对杨广了解不少。
且不论其他,单单说杨广在用兵一途上,李渊自认为自己比起杨广差远了,就算是自己儿子李世民,比起杨广来说或许都要差一些。
要知道杨广在二十岁是便是领衔的统帅,此后更是屡立战功,可见杨广在用兵一途上有独到的见解,可就是杨广举国之力三征高句丽亦大败而归,这才导致隋朝的覆灭,让他捡了大便宜,否则这天下是否会有大唐还两说呢!
诚然,大唐最终能攻占高句丽,在李渊看来恐怕亦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这样的事并非是一国之君该做出来的。
事实上,李世民真的膨胀了吗?
其实不然,就算李世民如同李渊认为的那般,在用兵一途上比杨广差一些,可作为百战而胜的帝王,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杨广当年会失败,不代表他李世民亦会失败。
如今的大唐远非当年的隋朝可比,再加上李世民认为有华国从水路出兵相助,有华国的火炮作为助力,攻取高句丽确实是易如反掌之事。
诚然没有华国大军的帮村,就单以历史上李世民在贞观十九年征伐高句丽的情况来看,李世民当年亦未败,充其量只能算作平手收场。
而导致这样的结局,倒是因为李世民不太了解高句丽的气候,正值寒冬初春之际,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兵马难以久留,才只得下诏班师回朝。
不过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一些问题,高句丽并非如同隋朝时期一般难以征伐的。
更何况,这还是在没有李宽,没有华国的情况下,若加上历史上尚未存在的李宽和华国,加上尚未在大唐贞观年间出现的火炮,加上有人能提点一下气候的问题。
或许根本不用等到唐高宗时期,就在这贞观十七年时,李世民便取下高句丽亦并非没有可能。
(https://www.xlwxww.cc/113/113334/45108448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