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师下凡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158章 口水也是必杀技

第158章 口水也是必杀技


  青代表神秘、美妙、圣洁、高贵,是一种崇尚、敬爱、端庄、典雅的表达。更是自然界的主色,青山青松之色,生命力的象征,对生命的尊敬与喜爱。

  人们崇尚青是生机盎然、春气荡漾的意味,是天然富贵、健康长春、生命如意的美好意愿。

  仰望蓝天、远眺青山、近抚绿叶,青色无处不在,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青青河边草,悠悠故人心。

  无论何时何地,那一抹青蓝或青绿色渲染,总带来的无边想象,宛如嫩叶嫩芽铺就的青绿地毯,让人驻足品味,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朴素之间流淌着无限诗情画意。

  廖天看苏渊满意,暗自松口气,笑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龙泉人杰地灵,瓯江源头之凤阳山是林海。黄茅尖海拔1929米,峰峦连绵八百里,东接丽水括苍山,南连武夷秀木多。”

  “高树葱茏竞秀,竹海婆婆多姿;山泉潺潺,水流激涌;野鸡山雀布谷啼,兰花香草溢芬芳,远古就以烧窑闻名于世之源头。”

  老冯接话道:“还有瓷土蕴藏丰富,植被茂盛,气候宜人,奠定龙泉窑在历史上长期蓬勃发展的基础,所以青瓷是特殊水质、坯料、气候、材薪、釉料各种因素决定品质之高贵典雅。”

  苏渊哈哈大笑,拍拍廖天肩膀道:“好好干,只要能烧出精品,直接送到岛国,让小鬼子知道什么叫做自不量力!”

  老冯跟廖天对视一眼,压抑不住兴奋之情,换成被人说这话绝对是大言不惭。可苏渊不一样,一把龙渊斩遍小鬼子所谓的天下名刀,横扫千军,大杀四方。

  苏家剑铺已经遍地开花,不只是全国连锁,岛国甚至欧洲都已经开始布局,真真正正让传统工艺走出国门,赢得全世界藏家尊敬和追捧。

  钱对于两人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要是真能重现玲珑青瓷,震惊海外,岂不是流芳百世的天大好事?

  苏渊离开作坊,剩下的交给廖天上釉,约定三天后第一次开窑,十分期待首批作品的效果。

  三天后再次来到窑口,老冯已经准备就绪,找来四五个精壮小伙,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不由感叹道:“现在老喽,年轻时候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就在窑里搬运五六十吨重的匣钵,来回把它们举起来。”

  “夏天窑里常常四五十度高温,光着膀子,短裤里能挤出水来。一次能将百八十斤的匣钵举起来,不比举重运动员差!”

  带着苏渊来到窑口,介绍道:“馒头窑的体积为150立方米,只有一个投柴口,窑内全长六米,一直得从前头烧到后面,因此容易产生局部温度高,甚至有的匣钵会经受不了高度塌下来,堵住一部分火路。”

  “遇见这种情况,只能清火,烧浅插,依靠炉膛的送力将冷热空气交换均匀,前后温差降低。如果局部温度过高,火色会刺眼,并发出银光,最考验把桩师傅的眼力。”

  “师傅,准备好拜祭风火仙师。”

  旁边跑来一个徒弟,老冯点点头,带着苏渊来到窑口正门,所有人站在前面,整整齐齐,供桌上摆着贡品,正中间放着一个牌位。

  “这是烧窑前必须进行的仪式,拜祭风火仙师。”

  “相传历史上留名的唯一把桩师傅,在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难度很大,久烧不成。”

  “把桩师傅童宾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后来朝廷就在御窑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

  “开始!”

  拜祭完成,老冯看着众人,大声道:“装匣钵!”

  徒弟们七手八脚,把素胎搬下车,匣钵内底部撒上老糠灰,上面再加垫饼,接触瓷器一面涂上高岭土,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维持水平状态,一方面出窑后瓷器不易粘底。

  釉无灰不成!

  釉灰又称二灰,是狼箕柴,一种蕨类植物与石灰石等矿料混合,经过挤压等步骤,再经过煨烧制成。

  “好!”

  只听一声嘹亮的声音在木棚中响起,浑厚充满力量,这一声是指挥窑工添柴的讯号,窑工们如工蚁般忙碌,将堆好的松木柴投入窑口。

  老冯慢慢坐到一把木椅上,沉稳如山,霸气外露。苏渊暗自点头,这才是老把桩应该有的气势和威严。

  看着到处忙碌的人影,好像有种置身电影片场的感觉。老冯就是总导演,全权负责,一声令下,开始准备。

  先装坯,要看坯胎大小高低选择合乎规格的匣钵,装的时候要洁净平稳,不能有任何倾斜和摇晃,用手捧或用细布条将坯置入匣钵内。

  将装有坯体的匣钵运到窑堂,窑工把匣钵根据瓷釉耐火的要求及成瓷标准用叠直竖放的排列顺序布立好,整窑匣钵要分行排列,稳直不斜,中间还须留有焰火流通的空隙。

  烧窑的柴火主要是选用松树锯断劈成柴块,这是因为松木油脂多,火焰长,耐久烧。挑柴人由码头、途经街巷里弄将柴挑到窑场。

  “点火!”

  老冯站起身,从徒弟手里接过火把,慢慢来到窑口,深吸口气,大喊道:“开窑!”

  所有人一起高喊,声音震天,气势十足。就连苏渊都不由被感染,兴奋起来。

  点燃窑火,老冯和苏渊坐下聊天,现在已经不用从事体力劳动,每隔一段时间去观火口看火色,不时去观察窑棚外的烟囱,从而判断排烟能力。

  窑炉中不同位置放瓷片,行内人唤作照子,将烧通红的照子用钩子勾出来,放进凉水冷却,这样做是为减少判断温度的误差,冷却后再到窑口观察。

  几个小时后,老冯来到观火口,直接往窑内吐口唾沫,在高温的时候,根据吐进窑膛的唾沫燃烧蒸发的程度,辅助判断温度。

  火光将老人的脸映得通红,长达40年的从业经历,吐唾沫绝活对他而言,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https://www.xlwxww.cc/1151/1151184/44243272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