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风雨大宋全文阅读 > 第2章 入宫

第2章 入宫


  饮罢了酒,几人来到车船上,感受一下这新生事物。

  陶十七格外兴奋,在船上走来走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折腾了蒸汽机数年,最后制出来一辆大车,结果只是玩物。今天终于见到实用化的蒸汽机,分外受到鼓舞。

  听着沉闷的机器轰鸣声,杜中宵对韩绛道:“这声音过大,确实恼人。将来做得力气大了,船也建得大一些,离机器远了想来会好。”

  韩绛连连点头:“待晓说得是,这船要改的地方还是颇多。不过最大的用处,还是运货,而不是用来运人。这船行得不快,人坐船,还不如骑马来得快。”

  看着旁边汴河上不时来去的大船,杜中宵突然心中一动:“子容说到运货,这船却过于小了些。不过这船的用处,不全在船大小,而是用机器给船提供助力。可曾试过,用这船拖其他的船呢?”

  韩绛一怔:“用船拖船?这倒没有试过。”

  杜中宵笑着道:“若是得闲,子容可以试试用船拖船的法子。把机器做得更大一些,其余漕船按纲编在一起,前面用车船拖着。数十船连缀,沿汴河而上,既省纤夫,也省船工。”

  看旁边行过的船时,杜中宵想起了前世偶尔在运河中见过的惊景。前面一艘动力船,后面拉着几艘甚至几十艘船,缓缓前行,仿佛长长的火车一般。现在蒸汽机的功率还小,拉火车有些不足,但在运河上拉船却是足够了。单单制成单独的车船,用来运货还是太费。如果用作拖船,就有用多了。

  这是运河的长处,里面的船与海船是不同的。水流平稳,吃水很深,水情单一,只需要不大的动力就可以前行。而且一旦动起来,消耗的动力不大。

  韩绛对杜中宵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坐在一边仔细思索。一旦这个办法可行,汴河里的大量漕船就可以利用起来,使用蒸汽为动力,可以大大减少两岸纤夫。而且多船编在一起,就连船工也少许多。

  其实大量船编组,还有一个好处,后面的船行在前面船的后面,水面分开,大大减小了阻力。这是充分利用动力的方法,哪怕千年之后,运河里的运输船也是如此做,相当于水上的火车。

  韩绛越想,越是觉得此法可行,不由兴奋起来。大宋境内可不是只有一条汴河,实际淮河以北的所有水系,几乎被运河连接了起来。如果此法可行,北方的货物运输将上一个台阶。

  几人在汴河游览一日,直到天近傍晚,才各自散去。

  杜中宵回到住处,把今日的所见所闻想了一遍,心中更加确定,自己认为蒸汽机先用在船上是正确的。不说制火车不易,就是火车造出来,修铁路更难。这个时候的铁产量还不足以支撑大建铁路,而且以北方的多山地形,也没有开山修路的工程储备。船就不同了,不但是所需的动力比火车小,而且有大量现成的运河,如果实现船只编组,相当于行驶在水上的火车。

  不过这些是韩绛接下来面临的难题,真做成了,也是他的功绩。杜中宵的心思,还是要放到河东路任官,怎么做出政绩上来。并州可与永城县不能比,不但是自然条件不如,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有大量驻军,消耗巨大,位于边地,麻烦众多。

  五日之后,杜中宵早早来到皇城,等在垂拱门前。

  直等了一个多时辰,才见到权知开封府杨日严和户部判官苏安世出来,一个面有喜色,一个愤愤不平。两人扫了杜中宵一眼,快步向前面去了。

  这几天杜中宵也听说欧阳修出事,正是这几个人审理。事情起因是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张龟正,没多久去世,留下一个前妻生的女儿,由欧阳修妹妹带着养大。养大之后,由欧阳修作主,嫁给了他的一个族侄欧阳晟。不想这个妇人不检点,与奴仆私通,被发觉,收到开封府下狱。

  庆历新政的时候,欧阳修任谏官,意气风发,奏章几乎不断,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趁着他家里有人犯事的机会,许多人趁机报复,谏官钱明逸依据流言劾欧阳修与张氏有染。朝廷特意派了苏安世和内侍王昭明一同审理此案。最终的结果是查无实据,流言为人编造。因为以前欧阳修曾经弹劾过杨日严,他坚决不认可欧阳修无罪的结果,这几天经常入宫与苏安士争辨。

  看着两人神色,杜中宵便就知道,欧阳修只怕是要被贬了。前些日子枢密副使韩琦出知扬州,庆历新政的领导人物全被贬出两府,到了别人秋后算账的时候,欧阳修怎能不受牵连?

  两人远去,导引卫士对杜中宵叉手:“评事,这便随我入宫。”

  随着卫士进了垂拱门,一路沿着游廊而行,杜中宵也不知道经过哪些地方,好久才到崇政殿外。

  宣赞官高声赞礼,一个小黄门过来,引着杜中宵进殿。

  这几日同知太常礼院的韩绛早已派了得力手下,教过了杜中宵上殿的礼仪。杜中宵谨记,一切行礼如仪,进了殿内。随着宣赞官的声音,上前见礼。

  行礼过,杜中宵在阶下站立,也不敢抬头,静静等着询问。

  隐约间听到,上面有个小黄门在低声介绍着自己。何时中进士,所为何官,有什么政绩,为什么召见,下一任要到哪里。简明扼要,把自己的履历说得一清二楚。

  听了这些,杜中宵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自己被皇帝重视,定然早已经熟知自己的政绩,在地方是如何施政的,才被召见。召见的时候,说不定还要问些治国方略呢。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大约是自己政绩太过突出,下面报了上来,皇帝礼仪性的见一回罢了。

  直到那小黄门把自己介绍了一番,杜中宵才听到一个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声音:“你在永城地方为官三年,提举营田务,开田一千余顷,收粮万余石。近几年营田,未有如此功绩,甚是难得。”

  杜中宵躬身行礼,连道不敢。

  上面又道:“永城知县一任二年,治绩均第一。税赋完足,月余即交齐,从所未见。且问你,如此是县里钱粮尚有余力,为何没有羡余?”

  杜中宵恭声道:“赋税皆有账籍可循,按正税及杂钱,实不足上缴州郡之用。幸赖县里面有一处公社,是公吏差役凑钱所建。钱粮不足,皆从公社所取。公社之钱,用于公吏差役发放,修桥补路之用,皆有用处,不是多余之物。是以钱粮完足,却无羡余。”

  上面沉默了一会,才道:“你建那处公社,既非官物,也非民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终非正途。朝中大臣议论多次,不知如何处置,你有何见解?”

  杜中宵道:“臣以为,公社好就好在既非官办,也非民有,模糊自有模糊的好处。若是官办,则必然被州郡所取。县无余钱,则官吏无心,甚县内外勾结,必然办不下去。若为民有,则官取之就是侵夺民财,不能补县里使用。所谓公社,自然是县民公有,以备官之不足,民间灾祸。如常平仓,是取官物备民间灾荒,公社则是以民力备县衙使用,补正税之不足,庶几无差。”

  上面又沉默了好一会,才道:“你说的虽有道理,只是终非正途。官贪者可上下其手,无能者则势必亏钱,却难长久。你能想出此法,既便官,又便民,已是难得,只是还需完备。”

  杜中宵拱手称是。

  上面又问:“此去并州,为一州签判,非一县之地可比。治下兵民众多,又在边地,养兵安民之责极重,又当如何?边地不比中原,旧法不可行。”

  杜中宵理了一下思绪,沉声道:“天下事,无论军事民政,全在钱粮。臣不知边地如何,只知只要钱粮充足,不缺军中使用,又能不扰民,必能大治。”

  “钱粮?那些地方缺的就是钱粮啊?党项反叛,战事绵延八年,国库已空,地方残破,要钱粮充足谈何容易?你又有何法,能保钱粮不缺?”

  “广收钱粮,第一自然是治生产。臣闻河东路地广人稀,野多旷地,当循亳州营田之法,招募人垦种,以补军粮之缺。第二河东多石炭铁矿,冶铸极多,只要善于利用,可以广收钱财。此一工一农,为多收之法。治下军民众多,不事生产,全赖商人转输。朝廷在河东路行入中法,多虚估,臣闻,至于虚估近十倍者,扰乱价格,败坏钱法。当由朝廷设市,行商,不图取其利,只欲去其弊。”

  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说,经济败坏,那便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贸易,发展生产,除低流通成本,提振经济。至于到底要采取哪些措施,只能等自己到了再说。

  此话说完,上面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想来是在考虑杜中宵说的可行性。等了近一盏茶时间,才等来一句“勉之”,便就被打发出来了。


  (https://www.xlwxww.cc/1235/1235651/44321890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