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登基大典,三道政令
该来的人都来了,登基大典也准备要正式开始。
仪式定在中央大街举行,这是苏元的意见。他不想找一个封闭的地方,弄一群文武百官对他卑躬屈膝。
他更想要在街道上,让京城的老百姓们都亲眼见证这一幕,这样有意义得多。
本来吕无忧还觉得这样会有风险,但转念一想,以北安军的实力实在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况且百姓们对此事十分激动,甚至从昨天半夜开始,就有许多百姓带着板凳马扎出来坐着,就为了能抢占一个观礼的好位置。
不光京城百姓,周边一些城镇的听闻此事,也纷纷赶来参与。
一些富商不惜一掷千金,希望能买一个现场附近商铺二楼的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这些花费在他们看来都是值得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已把苏元描述成千百代才会出现一个的英武皇帝。老百姓们更是直接将他当成神仙下凡。
共同凝聚起来的,便是人们对新皇朝的信心。
千秋万代那都是虚的,但大家对于这一代,这百年,都是无比有信心!
人都是活在现在,而不是活在未来。
苏元又眼见地年轻,现今还不满二十岁……许多聪明人,都认为苏元起码能活个百八十年,而只要他活着,北安军就会所向披靡下去。
这么多年的好日子就在眼前,哪有不歌颂的道理。
除去本地外地百姓,还有许多海外西国人也聚集在此。
苏元虽然对西国人下过几次狠手,但每一次都有道理、都“师出有名”。
不管西国政府如何说,明白人反正都看得出,只要不在北安境内触犯律法,那么就不会受到惩罚和骚扰。
正因如此,许多品格高尚的西国人都来到此处,其中不少是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人,不乏学者、记者。
眼下一个留着大胡须、长金发的撒克逊国人,就在一间商铺的二楼上,正摆弄着他的照相机。
现如今照相机已经发明出来,只是款式还比较古老,只能拍黑白照片,但已经能记录许多关键时刻。
这大胡须撒克逊国人名叫本杰明,是一名专业摄像师,因为对东方古国感兴趣,想拍些照片,才特意在几年前到来。
后来一直到京城动乱,改天换地,他也没有离开。
这期间他当然看到很多西国人受到北安军惩治,然而他非但没有愤怒,反倒十分开心。
因为他早就看不惯那些人在京城为非作歹,甚至他自己都曾经去官府举报过。但大周官府通常对西国人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对于他的举报也是糊弄了事。
这让本杰明感到十分羞愧,不屑与那些人为伍,干脆自己搬出西国人居住的好宅院,自己住进了一条脏兮兮的胡同里。
后来苏元带北安军打到京城,打下后将所有犯过事的西国人全部惩治,本杰明顿感长出一口恶气,对苏元也十分仰慕。
加上后来一系列新政的实施,更让他坚定了,苏元比西国许多虚伪的政客都要优秀得多。
因此他写了许多文章发回去,在撒克逊等西国发表,一些文章也引起过不少轰动。
后来西国一些政客害怕东方思想渗透,干脆将本杰明封杀,不允许他再发表文章。
正是这种行径,更坚定了本杰明“东方才是未来”的决心,他打算一直留在这里,见证北安从东方到世界的过程。
在这苏元登基的日子里,他怎么可能错过,一定要用相机把这一刻记录下来。
他这样的摄像师不只一个,还有一些富商购买来相机,也想着要拍下来。这样以后说不定都能当个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随着日头一点点升高,人们愈发地期待。
到近正午时,终于,两排北安卫队率先出来。
他们手持着工程院最新改进的黑色火枪,配一身纯黑盔甲,说不出的威武肃穆。
这些卫兵往过道两边一站,周围的百姓顿时向后退了退,预留出许多空间。
随后,庄严恢弘的音乐响起。
乐队先行进场,演奏着古风古色的曲子,由东方古典乐器钟鼓敲出的沉重鼓点,犹如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头重重一击,让他们全都肃然起敬。
哪怕是平时喜欢嬉闹的小孩子,这会儿也受到气氛感染,拉着家里大人的手一言不发,默默地瞪大眼睛看着。
数万人的现场,竟然能做到雅雀无声。几个摄像师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本杰明同样拍了一张,甚至心中已经想好了这张照片的名字,就叫“等待皇帝”。
恢弘的音乐持续了几分钟,从低沉到高潮,又从高潮回落,仿佛是在讲述着一个故事。
这时,鼓声忽然一震,节奏转变成长而密集的调子。
这个时候,长街尽头有人高喊:“圣——尊——到——”
一辆高几丈的长车从远处缓缓驶来,车身雕满了奇珍异兽,龙凤齐全,车头则由十六匹纯黑色的骏马拉动。
圣尊苏元,就端坐在车上的王座之上。
他一身玄服,头戴冕旒,五官如玉琢,眼神如流火,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无比的尊贵与威严!
无数人看到苏元的瞬间,全都屏住呼吸,眼睛都舍不得眨,只楞楞地看着那个高高在上的人影。
“天哪……”
哪怕是本杰明这样的专业摄像师,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人物,一时间连他都不由得怀疑,难道这位东方帝王,真就像老百姓所说,是神?
“拜见圣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些老百姓们回过神,不由得噗通一声跪倒下来,眼含热泪,口中高呼。
随后所有人都是如此,很多人甚至泪流满面,不知为何。
这种情绪无法言说,苏元看着众多对他哭泣的百姓,心中也十分感动。
他知道,这种情绪是一种自发的。当百姓感受到来自领袖的关怀时,便会由衷地、从心灵深处产生一股力量。
这种力量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亲自体会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这一刻可以说君民之间做到了心意相通,互相信任。
咔嚓!
亚当斯这一刻竟也受到了感染,眼眶湿热。
他将这一刻用照片记录下来,心中知道,这张照片恐怕便是他这辈子拍的最好的一张人物照。
……
登基仪式没有太多繁杂内容,苏元只是简单走个过场,见见老百姓,便算是完成了。
随后,便是一道道政令发出。
首先是国号。
吕无忧建议过苏元可以像大多帝王一样,以自己姓氏为国号。比如先前的大周便是周姓人建立,现在可改为“苏”。
苏元一听,当即就否了。“苏国”,怎么听怎么别扭。
还有人提议以封地定国号,假如按以前苏元继承的“镇北王”名号,那国号就该定为“镇北国”。这个看起来又太片面了些。
到最后,还是苏元自己拿定主意。
他当初自立为北安王,现在干脆去掉“北”字,只取一个“安”字。
再加上国家位于世界之东,中心于东海,可以再取一个“东”字。
他最后定国号为“东安。”
东字是地理象征,安字则有更多好寓意。
安全、安定、安心……一个国家要是能做到让老百姓们都安全安心,那就算得上是最伟大的国家了。
东安国,听起来平平无奇,但苏元很喜欢这种朴实。
他可不想弄一个看似酷炫实则非主流的名字当国号,那样说不定几百年过去,到时候的小孩都要嘲笑他不可。
定下国号,这是第一道政令。
发出后,老百姓们都很兴奋激动。
以前北安军统治此地时,他们也没办法说自己是北安人,还是只能说周人。现在新国建立,国号确定,以后他们就都是“东安”人。
脱去“周人”的身份,自然会兴奋。
然而这只是脱周第一步。
第二道政令,东安政府宣布会对现如今的文字和官话进行优化、更改。
这是在苏元看来很重要的一步。现在许多百姓之所以文化程度低,没钱读书是一方面,可读书困难又是一方面。
古体字的笔话太多,学起来很不容易。许多老百姓每天工作已经很忙,实在没工夫再去仔细钻研记忆。
那么为了整个国家更快地进入文明社会,从官方层面降低读书难度是很有必要的,优化文字就刻不容缓。
而比起文字,平时交流更多的还是语言。目前官话虽然有,但只在北方部分地区通用。
整个北方都做不到官话畅通,更不要说江南等地。江南八周各有方言,在保存好它们的基础上,推行一套新的好用的官话,也是好事。
这些工作属于早晚都要做的,苏元不是个喜欢推迟的人,既然有需求,就让人去搞。反正现在大量人手闲着也是闲着。
只要搞好文字和语言,那么做其他一切事的效率都会加倍提升。
第三条政令,则是征求、收集民间意见,从而促成一部新型律法。
这件事同样很重要,只要把统一的律法定下来,老百姓们才能有一个依据去行事,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目前的律法,基本还停留在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上。虽然很朴素,但也缺失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如教唆杀人如何判罚、正当防卫又如何界定?这些都需要规范化。
三条政令一出,立刻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广泛波澜。
甚至在国外,东安国的成立,以及三条政令的宣布,也登上了所有报纸的当日头条。
(https://www.xlwxww.cc/1612/1612553/72460105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