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皇孙
朝廷选官不仅要看学问,还要看样貌端正,听声音洪亮,中气足,方是大国官员气象。
做到六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即便本来声音不好,几十年的官场历练,也足够礼部尚书练出一副好嗓子,说起话抑扬顿挫,字正腔圆。
就是他话里的内容让林棠不是很喜欢。
礼部尚书的声音在暴雨倾盆里也分外清晰,林棠面无表情的听着。
与渤海国使臣只见了不到两个时辰,已经足够皇上和朝中这些老狐狸看清渤海国的底。渤海国确实是惧怕大周之威,才积极遣使过来,甚至大周从未给过渤海任何会联姻的承诺,渤海国也要让贵夫人所出的三王子带其胞妹二王女来。
渤海国想要求和,却又不肯称臣,只想与大周平等相交,入京第一日就欲压大周一头,甚至还想趁此次来使获取——或者说盗窃——火·器,这等态度,让才获征西大胜还未到两载的大周诸臣都十分不屑。
但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大周与渤海国十几年未有战事了,是渤海国主动来使,大周不能慢待。
况且便是要征讨渤海,也须得探明渤海地形,方能出军。
渤海国多山,地形复杂,与大周边界不远处便有一长达数百里的大泽,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若到秋冬也不似大江大河一样上冻,牢牢挡住了大周通往渤海国的其中一条路,而另外几条路不是狭窄的山口,便是茂密的丛林,极其易守难攻。
因渤海国在大周东北,秋冬长,春夏短,一但战事拖延到冬日,大雪封山,渤海国又占据地利之便,大周便几无胜算。
高祖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一统中原江山,奠定百世基业,却三次亲征渤海国未捷,抱憾崩逝。高祖亲征令国库枯竭,将士死伤十数万,留下的人力疲弊百废待兴,直到近几年方才完全解决。若本朝再草率出兵,便难免会步高祖亲征不捷之后尘。
礼部尚书发言之前,太极殿内,皇上已经和众臣统一了意见:
东周燕国只占据冀北、辽西一带便为七雄,鲜卑、契丹、女真[注1]皆是由辽源之北兴起,后占据中原半壁江山。渤海国足有大周中原两三省相加之大,人口少则数百万,多则千万,一日不除,大周便一日有被南下窃国之险。
但现在还不是和渤海开战的时机。
在辽源边境,百姓已与渤海国民众有交易往来,但也仅限于边境一带,两国之间官面上并未开放互市,大周的商队也从未在渤海国境内行走过。
若想知道渤海国境内的地形地貌,何处有驻军,何处是粮仓,还是得与渤海国假意交好,让大周的商队能踏入渤海国各城各县,知己知彼,方能增加大周胜算。
礼部尚书的提议,就是将渤海二王女许给皇上孙辈的宗室,上加尊号,以示看重,再从宗室女或勋贵之家中择出一女,赐公主之号,嫁与渤海国做王子正妃。
如此,一则大周在辈分上和礼法上都压了渤海国一头,二则大周女为渤海国王子妃,大周便可全力支持公主夫婿夺位,让渤海王室自乱。若大周公主能得一子,登上渤海国王位,大周和渤海从此便是一家,或许还能免于干戈。
听罢礼部尚书之言,皇上不置可否,又问其他人的意见。
殿内众臣的想法与礼部尚书大同小异。
若想与渤海国开通商路,渤海国二王女就不能不留下,可留下渤海国二王女为宗室之妻,大周不嫁去一女,便显得和谈之心不诚。渤海国又非弹丸小国,可以随意弹压,一旦逼的太紧,只怕大周的目的也不成了。
难道只能挑出一个女子嫁去渤海?
倒有几个人选,只是都不大合适。
皇上把目光投向林棠:“清宁侯,你说。”
林棠起身,恭谨道:“陛下,微臣以为,或许遣女嫁至渤海国有不妥之处。”
“有何不妥?”皇上扫视一圈众人,替某几个大臣问,“怕不是太华又对女子动了恻隐之心?”
林棠忙笑道:“不敢欺瞒陛下,微臣确实觉得女子若嫁至异国他乡,言语不通书信难至,心怀不忍,但并不敢因个人私情动摇国事。个中理由,还请陛下听微臣一言。”
皇上道:“你说。”
林棠道:“方才众位大臣所说,大周之女嫁入渤海国为王子正妃,令其夫夺皇位,大周外孙为王储,能成固然是好。可渤海国立国已有百载,正是国力强盛之时,其族又多学中原文化,想必王室大臣智谋不弱于大周多少。王室血脉何等重要,渤海国又岂能坐视混淆?现今大周势强,大周对渤海有多少戒心,渤海对大周的戒心便是数倍,只怕大周公主还没入渤海,其夫便已彻底失去上位可能。”
众臣相视不语,都知林棠所说有理。
其实他们也知其理,只不过左右都要遣嫁“公主”出去,如果“公主”能在渤海国做出些成果来,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可林棠又道:“公主入渤海,能有所作为的可能极小。即便真能令大周外孙为王储,其余渤海王室又如何甘心?渤海与大周乃是世仇,且百年之前,渤海甚至还出过女皇,也有过太后摄政,渤海民众又如何肯臣服大周出身的太后?大周要征服渤海,终究免不了一战。到了开战之时,渤海若以大周公主和大周外孙相挟,弱女幼子固然比不得国之大事,可又如何令人不痛呢。再有,大周遣嫁公主必有陪嫁仆从,至少上百人,若有一二人被渤海国所擒所惑,再吐出些许大周情况……”
众臣不由一凛。
皇上叹道:“太华所言很是。只是不遣女至渤海,大周又该如何留下渤海二王女?”
林棠笑道:“微臣有一法,只不知是否可行。”
皇上便道:“你说。”
林棠笑道:“渤海国所求,无非与大周暂时交好几年,借每年看望二王女的名义,慢慢谋求大周新式火·器,大周也只想探明渤海地形而已。若要留下二王女,并不必非要将其嫁给宗室,或可认为皇孙女,再封为郡主,寻一年轻俊俏的驸马出降。如此陛下便为渤海国王之父辈,大周不必遣嫁公主,两国也能开通互市贸易,也给了渤海国名正言顺遣人来看望二王女的理由。”
皇上听罢,先是神色微凝,紧接着便是大喜,又问太子:“你如何看?”
太子笑道:“清宁侯妙计定渤海,大周便不必‘遣妾一身’,也可‘安社稷’了。”
过不得一时,诸臣也纷纷称赞林棠之计甚妙。
便有人提出可以先对渤海国使臣表态,大周公主至渤海国必要做王后,渤海国必不肯应,那时再提出认渤海国二王女为皇孙女,如此一逼一退,还能令渤海国多让几分。不过大周还是可以遣女嫁至渤海,倒不必非要为王妃王后,只要为宗室或大臣夫人,能与暗探一起传递情报回国便是。
林棠不再反对“嫁女至渤海国”的言论。
她尽力了。或许大周真正嫁过去的不会是很难自保的宗室女,而是已经培养好的暗探。
太极殿内的讨论直到天真正到了夜晚方停。
皇上在偏殿赐饭,让众臣用过再出宫,又命太监内侍用轿送他们出去,只将林棠略留了一会儿。
他问:“荣国公府那个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他生得如何,品行怎么样?”
(https://www.xlwxww.cc/1617/1617040/1111097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