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前行


  普鲁士,波美拉尼亚。

  奥托先生组织当地民众们堆砌的石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俄国人并没有到来,战争也没有发生,他自己倒是获得了一个“波美拉尼亚防御者”的称号。

  当然俾斯麦对别人的想法并不在意,局势并没有向坏的方向发展让他既庆幸亦欣慰,这就足够了。

  只不过普鲁士军队在那慕尔糟糕的表现实在是令他失望透顶。他无法理解是多么无能的人指挥才会导致十几万大军败给两万法军,主力还被人堵在城里的局面。

  此次出兵卢森堡的行动不但什么都没得到,还出了大丑。这对于普鲁士的国际声望是个不小的损失,最终只能在列日公国的归属问题上让步。

  在俾斯麦看来这是普鲁士唯一的收获,奥地利人再次被推到了第一线,直面法国人的威胁。

  “利用法奥的矛盾为王国谋取利益是可行的,但那样做毫无疑问会招致邦联内其他国家的反感。不过想要领导德意志早晚都要收拾那些小邦国。这一点似乎并不重要....”

  奥托先生脑海里正在飞快地思考着,一群劳工将大量的商品搬入了宅邸。

  “轻点,轻点!这可是从维也纳淘来的!很贵重的!”

  是的,俾斯麦也加入到了去奥地利的淘货大军之中。虽然爱国者的身份让他排斥这个庞大的南部邻居,但却又离不开它的商品。

  更何况奥国货在普鲁士销量很紧俏,这一次降价有实力有仓房的容克贵族们都囤积了大量的货物。

  他们相信一旦奥地利的促销结束,那些商品就会恢复原价,这样他们就可以赚上一笔了。

  俾斯麦决定将这些物品卖掉之后,决定再拿出一部分积蓄去一趟巴黎。好奇心驱使他想见一见世面,近距离目睹世界第一大都市的风采,去看一看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智者的故乡...

  此时以巴黎为代表的法兰西文化依然被世人所追捧。但随着一只蝴蝶使劲儿地扑腾,历史的十字路口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

  维也纳和巴黎都是公认的欧洲大陆上唯二的大都市,且单从学术氛围和艺术气息来看,前者是超过后者的。

  不过波美拉尼亚的奥托曾作为普鲁士使团中不起眼的一员访问过一次维也纳,这座精美的城市给他留下了复杂的印象。

  其壮丽堂皇又不失繁华,却有失一国之都的威严。那些精美绝伦的建筑和飘荡在各处靡靡之音,实在很难让人产生敬畏。

  (之前的剧情里,俾斯麦到过维也纳。)

  维也纳,美泉宫,弗兰茨对于阿佳妮的暗杀提议不置可否,安德鲁伯爵只是一个小人物,他的生与死对全局几乎没有影响。

  外莱塔尼亚几乎和内莱塔尼亚脱节了,当萨格勒布线和锡比乌线开通之后,它会沦为彻底的国中之国。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中心城市,萨格勒布线是环匈牙利南线,北线的布科维纳线已经竣工,剩下的就是东线的锡比乌线。

  肯定有人问为啥没有西线,因为西边是奥地利本土。)

  弗兰茨审阅了一下关于最近国内商品预售情况的文件,发现啤酒的销量遥遥领先甚至到了可能会威胁到粮食安全的程度。

  庆幸的是英国忙着抛售的农产品,最后还是到了自家手中。只不过价格嘛,还不如他们进价所付的花费。

  未雨绸缪的弗兰茨还以本国教会的名义购买了一批粮食偷偷运到了爱尔兰岛上,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危机。另外教会还在紧锣密鼓地向当地秘密输送宗教人才,此时爱尔兰岛上仅有的一百多座天主教堂,其中已经渗透的就多达100座。

  其实这些被派往爱尔兰的神职人员并不清楚自己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他们只是被告知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灾祸。

  “因为一个无法确定的预言就牺牲几百上千人数年的时光,这太神圣了。”

  当然,也只有信徒才能干得出来这种事情。

  大多数神甫都觉得预言中所谓的“灾祸”就是贫穷,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奥地利的富裕地区。虽说穷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但是爱尔兰人的贫穷依然超乎他们想象。

  “他们没有床,没有被子,只有稻草,那些房屋比马厩还要简陋。那些发酸的土豆在我们的国家只配喂猪,那些草籽和树皮混在一起的糊糊,让我的嗓子像被刀割一样疼...”

  “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居然可以如此顽强且卑微地活着...”

  “这是一片文化的沙漠,几乎没有人识字,他们说自己信仰上帝,但是却不知道圣经的内容...”

  “爱尔兰人没有土地,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外来者和他们的仆人...”

  “这里的人整天都在睡觉...但和英国人说的不同,他们并不懒惰,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节省能量...”

  这便是第一批到达爱尔兰的奥地利教士们的感受。这些神职人员得到了“好心人”的馈赠,但他们不太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有人选择将粮食卖掉,拿赚来的钱在教区兴建学校,因为他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才能致富。

  有人则从地主手中购买土地,然后分给爱尔兰人去耕种,只收取少量地租以维持教堂开销。

  很快他们就遇到了难题,那就是引起了一部分英国人的警觉,甚至还有人因此制造并散布谣言。

  “那些天主教徒正在用土地收买爱尔兰人,他们想要杀光我们(新教徒/英国国教教徒)。”

  历史上这种谣言在美国流行过数次,每一次都能造成大面积的人道危机。

  最后那些神父为了保住教堂不得不又将土地还给了英国地主,这才将此事压下。

  当然也有人意识到购买土地和置办学校过于麻烦,很难让普通信徒感受到“上帝的仁慈”。这群施恩派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将粮食做成圣餐,给所有来参加礼拜的信徒发放。

  为了避免珍贵的食物因长时间搁置而腐烂掉,一些心思缜密的神甫干脆直接带着圣餐去村里发放。

  在短时间内教堂变得热闹起来了,甚至很多穿着得体的人也赶来分圣餐。

  也让教士们对自己的传教效果感到较为满意,但很快随着圣餐发放的结束,教堂里再次充满了穷人。他们的一切努力似乎都白费了。

  有些教士则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囤积粮食乃应对灾祸最有效的办法,那么何不照办呢?

  行动派们说干立马就干,组织人员开始在教堂下面挖地窖,将粮食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人过得异常清苦,被同行们称为守财奴。

  当然也存在着不少过不惯清苦生活的“体面绅士”离开本国后由于缺乏监督和管控变得肆意妄为起来,贪婪并沉迷享受的他们不仅将变卖粮食当成了一种敛财的生意,甚至还和英国人搭上了线,出卖奥地利教会的情报。

  当然后来因为并没从他们那里套出有价值的信息,英国方面也再懒得搭理这些没骨气、没价值的家伙们。


  (https://www.xlwxww.cc/1852/1852542/1066273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