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主角 > 第226章 三更四更

第226章 三更四更


大清大臣们终于明白康熙和胤礽的苦心(并没有),一同携手奋进,共建繁盛大清的时候,西方日子非常难过了。

        罗斯国和奥斯曼帝国打得难分难解;英国和法国因各自扶植傀儡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再次掀起英法战争,将整个欧洲大陆都卷入其中。

        陆战永远都是绞肉机和吞金兽。

        英法两个强国在战场上厮杀,两国国力疯狂消耗。

        此时英国执政已经是威廉三世。

        詹姆斯二世在忘年交挚友大清直亲王的劝说下,带领支持他的天主教徒们放弃英格兰王位,前往新大陆开辟“新英格兰”。

        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与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被英国国教迎到英格兰,双王执政。

        这次伟大的、兵不血刃的政权更替,被后世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人终于摆脱了邪恶的天主教徒国王,迎来了新的开明的、只信仰新教的国王,议会权力更是大涨,基本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

        英国的天主教徒也有了一位英明的领导带着他们开辟新的领地,不再担心被英国国教迫害。

        英国人将支持玛丽女王和威廉三世的大清太子视作友人;新英国人将詹姆斯二世的挚友直亲王视作替圣人引路的东方大贤。

        总之英国的国力(在他们自己看来)没有任何消耗的前提下,达到了双方都很满意的结局,英国摆脱了混乱的政。治局。势,实力大涨。

        威廉三世又在英国大量引进荷兰的投资,并将荷兰先进的经济运行模式引入英国。英国军备焕然一新,经济面貌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前提下,威廉三世胆敢与太阳王路易十四开战,就理所当然了。

        本应该是这样。

        但谁想到,一场巨大的寒灾席卷欧洲大陆,战争消耗和获得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欧洲平民们仿佛一夜之间生活难以为继。

        可这已经蔓延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却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于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各自国内的声望直线下降,风评直转而下。

        法国人不再称呼路易十四为太阳王,英国人试图阻拦威廉三世的命令,连荷兰都骂威廉三世吸荷兰人的血去支持英国。

        荷兰人原本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投资英国。当有得赚的时候就称呼为威廉三世为最英明最伟大的国王。现在赔了的时候,威廉三世就成了荷兰的卖国贼了。

        胤礽在大清远远得到这个消息,笑着叹气。

        历史就是一个圈。现代社会许多情况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现在的荷兰人,像不像后世的股民?

        胤禔为了等三个弟弟,拖拖拉拉来到欧洲大陆的时候,已经是太阳历的九月了。

        这时候,欧洲即将进入最黑暗的时刻。

        在这时候,胤礽的书信也到了。

        胤禔捏着胤礽的书信笑了笑,让弟弟们支棱起来,把留在欧洲出访和干活的官员、民间学者全部使唤起来,让他们去游说欧洲诸国,调停战争。

        “大寒灾和战争让欧洲民不聊生,欧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娘生养的。我大清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看不得人受苦。你们拿着本王的举荐信,去各国游说,希望他们能停下战争,携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战,中策是停火,下策则是咱们低价卖给他们粮食,帮他们赈灾。我大清虽然国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灵涂炭,愿意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救济友邦。”

        胤禔的三个弟弟们:“……”

        大臣和民间学者们:“……”

        如果这话是太子殿下在说,他们就信了。但此话从直亲王口中说出来,他们怎么总觉得直亲王黄鼠狼给鸡拜年,记没安好心呢?

        不过能调动粮食的权力在皇上手中,直亲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这种事正常。他们只是对直亲王有偏见,才会狐疑。

        大清的大臣和民间学者们就算没有一颗仁慈之心,但也希望能经过调停欧洲大战之事青史留名。

        大臣们和民间访问团的文人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史书中的典故倒背如流。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最群星璀璨的时候,就是春秋战国之时。

        现在欧洲,不正是春秋战国吗?

        他们从史书中看过的那些辉煌的故事,如果能在欧洲的春秋战国中实现,说不准他们也能在未来混一个圣人的头衔。

        而且这可是调停海外的战争,听上去比国内自己打来打去还厉害一些。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真正仁慈,真正认为欧洲人也是人的好人。

        比如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越来越好的顾炎武等人。

        他们来欧洲之后本有些水土不服,但见到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之后,心中理想火焰熊熊燃烧,居然连带着身体也仿佛变年轻些了。

        他们出海已经几年了。

        这几年大清民间学者出访使团的船来来回回,人换了好几拨,那几个出访前见过胤礽的老头子们却一个都没有回来。

        胤礽特意吩咐清军照顾他们。他们住在荷兰同一个庄园中,一同出门,一同结交外国好友,一同回来整理见闻著书立说。

        当欧洲乱起来之后,他们不忍看着生灵涂炭,再加上身体不好,本准备回国把草稿整理好,将新的书刊印成册,了结最后一桩心愿。

        但胤禔这一番话后,他们却变了主意。

        这帮一只脚踏入坟墓的老头子们想起自己在清军入关之后,见到中原百姓种种惨事,不由移情。

        他们曾经奋斗过,也曾经逃避过,最终失去了所有梦想。

        现在仿佛旧事重演,他们就算不能结清遗憾,至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一做该做的事,能救下几条命就救下几条命,也算不枉这风烛残年了。

        胤禔接到的胤礽的书信中,有让胤禔好好照顾顾炎武和其他几位老人,让他们赶紧回京的话。

        胤禔都为他们备好船了,他们却不愿意离开。

        胤禔懒得管其他不认识的人,只找到顾炎武道:“你是保成的老师,若你死在这里,我怎么和保成交代?你也知道保成对亲近之人有多心软,我绝不会让保成为你难过。你不走我,我就绑你走。”

        顾炎武叹气:“直亲王,将老朽这一封信交给太子。若太子见过后仍旧坚持让老朽离开,老朽就离开。”

        胤禔无语:“我觉得你就是在拖延时间。罢了,不就是让蒸汽船跑一趟,这点钱本王耗得起。”

        胤禔知道顾炎武倔强,若是强硬地将顾炎武带走,中途可能会出意外。既然顾炎武松口,他就按照顾炎武的话来做。

        胤禔本以为,无论顾炎武写了什么,胤礽都不会同意年事已高的顾炎武待在欧洲的乱世。

        但胤礽看到书信之后,却长长叹了一口气,说不出拒绝的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鹅毛。

        每一个读书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能践行的人少之又少。

        正如厉害的将领更愿意在马背征战时死去,而不是在病痛和回忆中死去。

        顾炎武宁愿死在践行梦想的路上,也不想死在温暖的榻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把华夏之外也纳入天下,简直是愚不可及。

        但世界上总要有一些愚不可及的人,一些富有国际精神的记人,一些把外国人也当人的人,来让这个世界别显得那么糟透。

        那些曾经在华夏百年耻辱中无私地帮助华夏百姓的人,那些华夏每年牺牲在海外的维和士兵,那些援助贫困国家的医生、老师和工程师们……面对他们,在键盘上打出“愚不可及”四个字的普通人们,真的能当着他们的面亲口说出“愚不可及”四个字吗?

        或许真的有人说的出吧。

        但胤礽说不出。

        以他大清太子的身份,他做不到不算计外国,做不到把外国人也当人。但他绝对不会侮辱这些真正的“圣人”,也不会阻止这些真正的“圣人”。

        只是有一点,胤礽不明白。

        “汗阿玛,以老师的智慧难道看不出,想结束战争的只是平民百姓,而欧洲贵族们都渴望战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吗?”胤礽疑惑道。

        即使儿子长大了,康熙仍旧揉了揉胤礽的头发,道:“保成啊,你看看史书中,春秋战国时那些四处游走的先贤们,难道不知道无法阻止战争吗?但他们仍旧四处游走啊。”

        有时候,心中的迷雾只需要轻轻一点拨,就能立刻消散。

        胤礽很快就明白了。

        有些事,明知没用,也要去做。

        史书中许多先贤,都在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快成为华夏的传统之一了。

        所以他还疑惑什么?只能无奈地笑一笑,然后给老师写信,让老师保重身体了。

        康熙问道:“你想亲眼见到这一幕吗?”

        胤礽点头:“我想。”

        康熙叹气:“朕也想啊。春秋战国,谁不想亲眼看看呢。”

        胤礽再次点头。

        康熙道:“可惜啊,国内的事太多。”

        胤礽也跟着叹气。

        康熙拍着胤礽的肩膀道:“海外有保清在,你不用担心。南方又不安稳了,朕要去南巡,敲打敲打他们。你独自一个人监国,会害怕吗?”

        胤礽失笑:“汗阿玛,您说什么?儿子怎么会怕监国?汗阿玛放心去南巡。”

        康熙道:“此次朕南巡,政务你全权代理,不用报与朕。”

        胤礽:“……汗阿玛,您的南巡不会是想偷懒吧?”

        康熙狠狠敲了胤礽的脑袋:“说什么胡话?朕南巡时要做的事可多了,绝对比你还忙。朕让你全权处理国事,是考验你。你明年就成婚了,朕要考验你是不是真的能独当一面。”

        胤礽无奈:“成婚还要考验?难道儿子通不过考验,汗阿玛还不让儿子成婚?哎哟,别敲了别敲了,儿子知道了。”

        胤礽捂着脑袋:“再敲,儿子就傻了!”

        康熙板着脸道:“朕看你现在就挺傻。你可要好好干。朱棣在草原征战的时候,他那大胖儿子全权处理国事,能干得不错,你不能比前明朱棣的大胖儿子差!否则朕回来会狠狠削你!”

        胤礽使劲点头:“好好好。”朱棣那大胖儿子,确实是真正的大胖儿子,压塌炕那种。

        康熙严肃道:“认真点!”

        胤礽也严肃道:“臣遵旨!”

        康熙决定南巡之后,仍旧对留下太子一人在京城不是很放心。

        他先召集八旗都统,警告他们好好听太子的话,太子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他已经把属于皇帝那一半兵符给了太子。哪怕太子说让他们去打罗斯国,他们都必须立刻去。

        他又给边疆将领写信,说自己即将南巡,让太子全权监国,他们也要听话,不可违背太子命令。

        康熙又逐个敲打京中大臣,让他们别有小心思,若他们为难太子,等自己回来,就百倍奉还。

        将领们和大臣们冷汗涟涟记。

        皇上啊,您学姜太公钓鱼那么多次,鱼塘里的鱼都快绝迹了,您能不能放过咱们?

        就算您在的时候,太子的命令不也早已经等同您的旨意了?臣等还怎么敢违背太子?您是不是操心过度了?

        有人私下吐槽,康熙这不像慈父,简直活脱脱一溺爱儿子的慈母了。

        康熙敲打完人之后,又给太子选临时辅政班底。

        明珠和索额图当然都在,陈廷敬都被他紧急召回京城,唐甄也往回赶中。

        康熙还召回纳兰性德和曹寅在京城任禁军要职,但没有解除两人在地方上的职务,只让他们暂时待在京城辅佐太子,等自己回京之后再继续外放。

        得到康熙旨意的纳兰性德和曹寅苦笑不已。

        皇上啊,不就是下个江南,您至于吗?

        虽然太子的确是第一次独自在京城中监国,但太子曾经独自出海,也独自出征过啊。

        好吧,或许那时候太子身边有直亲王在,或许不能叫“独自”。

        而且第二次太子出征时,差点被刺杀身亡,皇上现在担心过度,情有可原。

        康熙点了一圈大臣之后,仍旧不放心。

        他看了看年轻臣子,把太子举荐的噶礼和阿灵阿也重用起来。

        康熙严肃道:“太子对你俩有知遇之恩,你们要记清楚这一点!”

        噶礼表情狂热。

        阿灵阿表情严肃,心里不断叹气。

        他怎么就上了太子这艘船?他真的不明白啊。

        但现在皇上都这么说,还让史官把这句话记在实录中。如果将来他背叛太子……哦豁,遗臭万年了。

        胤礽看康熙如此忙碌,很想劝说,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让他的老父亲继续忙碌。

        他知道上次遇刺,给康熙留下了太大太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康熙现在反应再过激,他都只能顺从的安抚,以减轻康熙心中的担忧。

        胤礽想起自己第一世多次在京中监国,虽然他大事都要先禀报康熙再做决定,只是一个经办人执行者,但第一世的康熙是一点都不担心,非常信任他。

        现在的汗阿玛,不知道是信任还是不信任了,他真搞不明白,只能安抚他担忧过度的老父亲,纵容康熙天天找大臣的茬,跟被害妄想症似的,把权力全部交到他手中,生怕他吃亏。

        康熙终于忙完,轻装南巡。

        第一世中康熙南巡虽说不扰民,但不能完全不扰民,皇帝排场也是必须有的,否则接驾的曹家怎么破的产。

        这一世,康熙老轻装乱跑,早就不在乎什么皇帝的排场和架子。自己随便带着一队禁军,连妃嫔都没带,便大摇大摆地出了京城。

        康熙先去南京,再去杭州,然后坐船去台湾,最后去安南看一眼,再坐船回京。

        胤礽看着康熙安排这么长的南巡路线,颇为无语。

        成吧,去安南也叫南巡。

        胤礽已经做好了准备,康熙说不准会南巡到大哥的封国去,再慢悠悠回来。

        康熙离开前对胤礽承诺:“保成,你放心,待你大婚的时候,朕肯定回来。还把你大哥也一起叫回来。”

        胤礽算了算时间,无语道:“汗阿玛,您是准备在南方过完冬再慢吞吞返航吗?好吧,您慢慢在南方过冬,待天气暖和了再回来,就当去温泉庄子过冬了。”

        康熙微笑着点头,挥了挥袖子离开,不像皇帝,像个书中的洒脱侠客。

        胤礽嘴角微抽。

        ……

        “皇上,您确定?您确定以及肯定?”常泰不断询问。

        康熙一脚踹常泰屁股上:“你废话怎么那么多?快改口。”

        记

        常泰:“……恭亲王,海外危险,您要不再思索一下?”

        康熙笑眯眯道:“皇上下了圣旨,让本王协助直亲王处理海外诸事,扬我大清仁慈之名。前方即便是刀山火海,本王也要去闯啊。常大人不用担心。”

        常泰翻白眼。

        皇上!您还入戏了是吧?!

        常泰后悔了。

        他不应该在康熙感叹“再不出海就老了”的时候敷衍附和康熙,说康熙当太上皇他也辞掉职务陪康熙浪。

        他本以为,一般皇上哪可能在壮年时候退位成为太上皇,就为了出海浪?那承诺,也就是一句空话。

        但常泰万万没想到,皇上不退位成为太上皇,也可以南巡啊。

        咳,先南巡再西巡也能叫南巡,没毛病。

        “好了,你还不相信保成吗?保成定能把国内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康熙摩拳擦掌,“你说本王出海,能不能立个灭国之功?”

        常泰生无可恋:“皇……哎哟。”

        康熙狠狠踹了常泰一脚。

        常泰拍了拍腿上被康熙踹出的灰印子,深呼吸后,缓缓道:“王爷,我们是去拯救欧洲老百姓,不是去打仗。您可能没有灭国之功,但救国之功或许能指望指望。”

        康熙笑道:“那还不快走。”

        常泰抹了一把脸,看了一眼表情兼顾茫然和风中凌乱的将士们,特别是禁军将士们,沉声道:“拔锚!启航!”

        ……

        京城中。

        胤礽每日都能接到康熙的书信。

        第一世中胤礽觉得每日和康熙通信很烦。现在心境却大不相同。若接不到康熙的书信,他才会心情不好。

        “汗阿玛到南京了,速度真快。哈,曹寅干得不错,汗阿玛说你管的海军训练得好。”

        “汗阿玛到昆山了。汗阿玛还是舍不得徐家人啊。徐家估计快起复了。”

        “汗阿玛这么快就到苏州了?马上去杭州?汗阿玛不在苏杭多玩玩?难道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或许确实应该早日去南方。冬季在安南,应该会舒适许多。”

        “汗阿玛启航去台湾了?不知道施家剩下的兄弟能不能抓住机会。”

        “汗阿玛很快就继续南下?果然,汗阿玛是想在安南过冬。或许汗阿玛记着去看怀孕的大儿媳?”……

        胤礽笑得十分无奈:“汗阿玛怎么走得这么快?只不到一旬,就到大哥的封国了。看来汗阿玛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洋。说什么下江南,南洋也是长江以南对吧?”

        胤礽的弟弟们疯狂嫉妒自家汗阿玛。

        这次南巡,康熙不仅一个妃嫔都没带,甚至一个阿哥都没带。

        他们本来还以为能捞上和汗阿玛一起南巡的机会,逃掉些许政务呢。

        汗阿玛真是,吃独食丢不丢人!

        胤礽道:“好了,你们也别嫉妒汗阿玛。等你们四个哥哥回来,就轮到你们出海了。现在多学一点,对你们……”

        弟弟们捂耳朵:“别念了别念了。”

        太子哥哥什么都好,就是爱念叨。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皇上新的信来啦!”曹寅亲自跑进宫送信。

        胤礽道:“这次信怎么这么快?一天两封信,我看看……艹?!”


  (https://www.xlwxww.cc/512/512445/630122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