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封赏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军列到达京师火车站。

  不过相比通州,还真没那么热烈。火车站的附近,全是五城兵马司的军卒,普通百姓都被隔离在了火车站之外。

  军列到达的时候,也没有响彻天地的鞭炮声。

  但是,当蒸汽火车停下,张明伟从车厢里走出来时,却见崇祯皇帝已经带着微笑等在门口,笑看着他。

  在崇祯皇帝的身后,司礼监并内阁六部,还有勋贵以及文武百官,全都在场。就这场面,完全是开大朝议时候的样子。从队伍后面密密麻麻的官员行列看,这怕是京师所有的官员都到了。

  以前凯旋的时候,也没有过如此隆重!

  鸿胪寺的官员负责礼仪,看到兴国公和坤兴公主走出了车厢,便立刻挥手了下。

  然后,就见到火车站一侧,列队着的一排排军卒,立刻举起手中的三眼铳,斜向上,点燃了导火索。

  “嘭嘭嘭……”

  硝烟依旧是有,不过只有声响没有铅弹,是为礼炮!

  以前的时候,并没有这个礼节。是崇祯皇帝从他看过的纪录片上得到的灵感,下令用三眼铳来替代鞭炮这些。

  之前满城欢庆奴酋押解到京师时,鞭炮遍地,以至于京师有几处地方走水了!

  而用这个三眼铳代替,不但可以用数量上来代表欢迎等级高低,还很安全。

  因此,崇祯皇帝一提出,立刻便被礼部、鸿胪寺叫好。如今这次欢迎兴国公凯旋的,便是最高等级的数量,九十九把三眼铳的齐鸣。

  张明伟听到动静,稍微转头看了一眼,不由得无语。

  他记得在后世的时候,农村里办事,其实也有这个铳来发出响声图个热闹,就叫放铳。

  “先生,辛苦了!”他正在想着,崇祯皇帝已经一步上前,伸出双手紧紧地抓住张明伟的双手说道,声音非常地真挚!

  张明伟还没来得及说话,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和内阁首辅堵胤锡双双上前,向张明伟双手抱拳,躬身一礼道:“国公,辛苦了!”

  紧接着,在他们身后的内外廷官员,包括勋贵一起,全都一起动作一致地双手抱拳行礼,齐声说道:“国公,辛苦了!”

  再之后,又见护驾的锦衣卫校尉以及整个车站警戒的五城兵马司军卒,全都动作齐整地向张明伟这边,敬了军礼。

  光复辽东之功,灭掉建虏之勋,对于大明百姓,特别是对京畿之地的百姓和官员来说,远比万历三大征,或者说剿灭其他叛逆都要来得大!

  实在是辽东建虏之乱,对于大明,对于京畿之地的影响太大了!

  他们基本上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受过建虏叛逆的祸害,因此,对于兴国公灭掉建虏,光复辽东归来,都是真心诚意地致礼!

  这么多人,动作一致所表达出的致敬,说实话,还是挺震撼的。

  张明伟见了,立刻肃然起来,便想还礼。

  然而,他的双手被崇祯皇帝给抓着,挣脱不得。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真心实意地说道:“这是先生该得的尊重!”

  “……”张明伟听了无语,敢情是早就有预谋,来一个这样的场面。

  难怪了,王二彪之前所说的,其实是指这,而不是说鞭炮的多少!

  等到崇祯皇帝放开张明伟的双手之后,百官和军卒,便才致礼完毕,站好了身体。

  不过还没完,就听崇祯皇帝转头对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大明能有今日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先生是为首功!一直以来,朕都没有封赏先生,今时今日,朕要再不酬先生之功,于心难安,天下亦不服!王大伴!”

  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崇祯皇帝一口气直接封了张明伟为兴国公,那个时候,不知道多少人为之不服,觉得皇帝太过。

  可是,这几年下来,兴国公的功勋,皆是有目共睹,一个国公,还真是不够!或者世袭,或者封王,甚至是王位世袭,都是可以的。

  真是围绕兴国公的封赏,当初朝议的时候,商量了几天,才最终有了结果。

  此时,王承恩一听,便立刻跨前一步,表情严肃地回奏道:“奴婢在!”

  崇祯皇帝表情严肃地说道:“宣布朕封赏先生的旨意!”

  “奴婢遵旨!”王承恩早就知道是这话,便立刻回应一句,随后从身后一名内侍端着的盘子上去取了一道圣旨出来。

  边上的文武官员,看着这一切,没有一点惊讶,很显然,他们都知道这事。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当王承恩拿起圣旨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却听张明伟大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的功劳真得够大?”

  “当然!”崇祯皇帝一听,理所当然地点头说道。

  张明伟听了,转头看向王承恩和堵胤锡等人,又对他们说道:“我的功劳真得够大?”

  王承恩和堵胤锡顿时感觉好像有点不对了,不过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之后,还是点点头回应。反正陛下都已经先肯定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用和陛下唱反调。

  张明伟看他们点头,便转头看回崇祯皇帝,严肃地说道:“既然如此,我希望这个封赏能如我所愿,要不然,我不会接旨!”

  “……”一听他这话,所有人顿时都愣了下,他们都没想到,国公竟然有这么一个说法。

  崇祯皇帝回过神来,便有点好奇,看着张明伟一时没说话。

  有的时候,他也是很无奈的。如果张明伟不接旨的话,那就尴尬了。

  真别说,如果张明伟不满意,他不接旨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于是,他便有点好奇地说道:“先生且说来听听!”

  其他人也都是好奇,不知道兴国公会给皇上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该不会他不知道皇上力排众议,给他定下了这么高的封赏,所以另外提出了要求?

  万一他提出的要求,让皇上难办怎么办?那皇上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万一下不了台怎么办?

  这种事情,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出来,隐隐地是有一点要挟的意思,该不会真得是要在这种情况下逼着皇上答应什么一般情况下不好答应的要求吧?

  一时之间,所有人便都竖着耳朵,想听听兴国公到底会提什么要求?

  要知道,如今的兴国公,那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兴国公的权势,其实已经到了顶点,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又或者军中,都是威名赫赫,为人所敬重的。

  以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他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就这么的,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只听张明伟认真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有两个要求,如果陛下能答应,便是对我最好的赏赐!”

  “嗯!”崇祯皇帝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当即认真地说道,“先生请说!”

  张明伟没有犹豫,立刻便说道:“第一,我的一番心血全在新学,因此,我希望陛下能答应,科举之中增加新学一科,和如今四书五经之圣贤之学并立。新学考评不通过不得为官!陛下,可否?”

  说到这里,他便又立刻补充道:“大明之所以能中兴,至少有很多功劳要归功于新学,相信这点也是有目共睹。不管是蒸汽火车,还是水泥、玻璃,甚至是改进火器等等,方方面面,如果能学好新学而用之,便是大明之福,此言绝不有虚!我一人之力有限,我希望大明所有人都能学新学,用好新学,如果我大明之强盛,便指日可待!”

  这个事情,其实张明伟和崇祯皇帝以前就提过。对此,崇祯皇帝看到新学带来的种种好处之后,也是乐意的。不过毕竟科举是事关所有读书人的事情,之前蒸汽机时候有闹事,也是因为新学影响到了旧有读书人的利益。

  那一次闹事的结果,就是曲阜孔家被灭,新学进了国子监为选修科目。

  另外,这些年以来,新学上表现突出的人,不管他们是不是进士、举人或者秀才,都有被兴国公举荐为官,虽然不是管人的那种,可也都是当官了。

  对于新学最终会成为科考的内容,民间其实已经有这个认知了。只是不知道,这个事情会不会真得到来,又是什么时候到来?

  如果最终真得会在科考中加入新学,那么兴国公的学生便会遍及天下,成为活着的圣人!

  此时,张明伟携滔天之功提出了这个要求,就正好是给了崇祯皇帝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因此,崇祯皇帝一听,当然没意见,立刻便点头道:“先生之愿,朕准了!”

  从张明伟掉到他面前的哪一个晚上,其实张明伟就给崇祯皇帝讲过他的心愿。因此对于这个要求,崇祯皇帝是一点都不突兀。

  甚至崇祯皇帝觉得张明伟用这个来抵他那么多的功劳,虽然是和圣贤比肩,可总觉得有亏张明伟,便立刻问道:“先生,还有一个是什么要求?”

  他是如此想,但是有的文官武将却不是这么想的。

  兴国公如今位极人臣,然后又将桃李满天下,甚至是所有读书人都是他的学生,并且军中威望还如此之高。如此一来,他的权势……

  想到这个,他们便都心惊了!


  (https://www.xlwxww.cc/613/613998/64302643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