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三百九十节 密织,厚势
「那今年咱们府里去别家拜年了么?」礼尚往来,冯紫英现在也要问一问自己家里的安排了。
自己不在家,沈宜修、薛宝钗和林黛玉应该商量,然后报给老娘她们,再行处理才对,自己走得忙,也没提过,回来也没有过问,倒是疏忽了。
「自然是去了的,三位奶奶和太太姨太太都商量过了,以老爷和大爷的名义,都专门派人去了各家,······」鸳鸯回忆了一下,「像齐阁老、忠顺王、忠惠王、张尚书、黄尚书、乔右都御史、官尚书、崔尚书、柴侍郎、韩侍郎这些人府上都派人去了,·····.」
不管冯家与这些家关系亲近程度不同,但是这春节拜会却是少不了,尤其是在冯紫英不在的情况下,这种人情往来更需要体现,除了这些座师、同僚们外,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或者没那么亲近的关系,一样需要通过这些人情往来来巩固和加深。
比如青檀书院的两位现任山长、掌院,比如原来在翰林院的一些同僚,比如原来三边四镇中已经调任回京到五军都督府赋闲的旧部,这些都需要考虑进来。
「只有这些人么?」冯紫英皱了皱眉。
鸳鸯似乎觉察到了冯紫英的不太满意,赶紧摇头:「当然不止这些,光是需要去联络和拜年的名单三位奶奶和太太她们都商议了许久,应该是把所有该考虑进去的都考虑到了,具体名单奴婢那里倒是还有,不过这会子没带过来,要不奴婢去替爷拿过来。」
「好了,这会儿不用。」冯紫英摆摆手,「我这会子主要看谁来登咱们家门了。」
不一定等自己府门的人就是需要继续联络和密切关系的,但是这起码代表了对方的一个态度,也是一个倾向,自己亦可在这里边进行筛选和对比。
「郭耀胜?这是哪一家的人?」冯紫英看到名册上的名字,似乎有些模糊了,有些印象,但是却又想不起来了。
礼单有些意思,两匹健马,还有些许杂礼,其中两枚天青石和一块琥珀。
健马不算什么,但天青石和琥珀在河西那边价格不算太贵,但放在京师城里也有些可观了,毕竟这都是产自边陲甚至域外的物件,内地不多见,物以稀为贵,但寻常富裕人家却对这等域外物件并不时兴,倒是大户人家很稀罕这东西,所以要说值钱不值钱得看客户是谁。
「奴婢还有些印象来人虬髯赤面,一口外地口音,倒是和原来二姨娘三姨娘的口音有些相似,对好像还和尤老娘认识,是尤老娘引进来的,···.·.」鸳鸯皱眉苦思,才算是回忆起来了。
和尤家素识?冯紫英一愣,河西那边口音?
冯紫英有了一些印象,是甘州镇那个与自己一道抗击当时刘白川和刘东旸进攻的参将,与何治胜是同僚,一战受重伤,自己印象颇深,但是后来自己离开甘州之后还专门托人去问候过,再后来就没有多少联系了,这都几年了,前几年好像这家伙没有登过门,当然可能是太遥远的原因,但今年又是什么原因登门了?
「嗯,我知道了,金钏儿,你去让玉钏儿把他的名帖找出来,我看一看。」名帖除了落名外,也会含蓄隐晦的有些语言,粗一看未必能明悟,但是结合情况,就能知晓一些言外之意。
这应该是有什么别样的意图在里边,冯紫英倒不在意。
来自这些边镇上的军官,他愿意结交联络,自己老爹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积蓄起人脉来的么?
不过自己现在的条件可要比老爹强太多了,既是科举出身的文臣,而且又是武勋出身,还有兵部右侍郎这个文武兼修的身份,可以说正是好生收揽人心结交接纳人脉的好时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当京官的一个主因,实在是比起地方上的接触面狭窄,京官,当然是指有一
定权力,而且又有丰富经历的京官,在人脉资源上就会厚实许多。
不说其他,但是冰敬炭敬都要丰厚许多。
冯紫英继续往后翻,越看越觉得心惊,许多自己完全没有印象的名字都出现在了名册上,即便是标注了籍贯,也一样没有印象,还需要去把名帖找出来仔细察看,才能知晓来历。
当然肯定也有许多素无交道,但是却又希望在自己在冯家这边挂上号,留个印象的人,官员,商人,宗亲,这些都有,还需要细细甄别了解。
看到贾雨村的帖子,冯紫英也禁不住一笑,专门调出贾雨村的礼单,看了看。
礼物相当丰厚既有江南那边的特产,亦有价值不菲的珍贵之物,而且还专门给林黛玉独送一份,很显然贾雨村也明白现在他这个女学生在府中地位不比以往了。
这是个心思灵动的人物,无论是在《红楼梦》书中,还是在这个世界中都活得相当滋润。
当然《红楼梦》书中这个家伙因为和门子之间的争斗而最终身陷囹圄,但那是政治倾轧导致,并非说这家伙就不行了。
在今世中,这家伙起码表现不俗,哪怕是南京那边也没有把就在眼皮子下边的金陵知府易人,这就相当不简单了。
要知道之前贾雨村并非义忠亲王一党,和甄应嘉或者汤宾尹、贾敬之流并没有多少瓜葛,而义忠亲王也需要许多重要职位来酬谢投效他的那些人,但居然没动金陵知府的贾雨村,也足以说明这个家伙的不凡了。
不过看样子贾雨村也意识到了今年整个大周朝局即将迎来大变,无论是江南还是湖广,或者北地和边疆,都会迎来局势的剧烈变化,南京那边的伪朝还能存续多久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所以未雨绸缪也是应有之意,把自己这条线捡起来,甚至联络更紧密,只怕是贾雨村的当务之急了。
冯紫英不介意和这个家伙加强联系,事实上之前这个家伙也早就向朝廷输诚,写了投名状。
当然这种情形也很普遍,送到朝廷里边重臣手里的各种效忠输诚的投名状不少,都是既需要继续在江南那边留任,不愿辞官的,但又需要向朝廷表明态度的,都会采取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不过,能够当得起寄信的角色,都得是朝中说得起话的重臣和大人物,一般说来内阁诸公和七部尚书居多,像侍郎一级的官员,那就得资深者或者颇有影响力者方可,冯紫英没想到自己也渐渐开始步入这个序列中了。
心中感慨,冯紫英脸上却没有多少神色变化,目光继续在名册上移动,还有谁?
谢文礼,许还山,侯子瑜。
冯紫英有些恍惚,永平府的种种旧事浮现在脑海中,其实算下来自己离开永平府也没有几年吧,扳起指头估算了一下,也就是三年多时间而已,自己在永平府呆的时间也不算长,满打满算不到两年,但是永平府的两年对于自己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两年,让自己明白了在府州这一级「基层政府」如何为官。
谢文礼是当时的滦州知州,许还山是卢龙知县,侯子瑜是永平府的通判,应该说这三人在自己就任永平府知府期间算是打交道比较多一些的官员了。
而这三位也都是典型的地头蛇角色。
不能说是与地方士绅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毕竟和乐亭、昌黎那边的官员比,谢文礼和许还山这两个知州知县都还能把持着一个合理的度,对于府里边的事务也还算是支持。
毕竟永平府地方士绅势力很大,便是自己以翰林院修撰身份下去担任同知,开初也一样举步维艰,后边若是没有蒙古人入侵这个契机打开局面,只怕后续也没有那么顺利。
这两人虽然和地方士绅关系密切,但是也一样用各种手段敲打
威吓地方士绅,比起乐亭、昌黎那边完全裹成一团狼狈为女干的情形好太多了。
侯子瑜是举人出身在府里边也有些人脉,最初和冯紫英相处一般,但是随着冯紫英表现越发强势,连知府朱志仁都主动配合时,他也很知趣地向冯紫英靠拢了。
像谢文礼和许还山二人也算是冯紫英在永平府后期走得比较近乎的角色,不过冯紫英在永平府时间实在太短了一些,当这几人和冯紫英关系刚刚密切一些时,冯紫英就离开了,所以连冯紫英也都有些遗憾。
也幸亏后边是练国事继任,算是可以和自己的政策一脉相承,但政策可以一脉相承萧规曹随,人脉关系却无法续接。
冯紫英也没有指望两年时间就能让对方和自己亲近到什么程度,自己到顺天府之后这几人逢年过节也来拜会过,但也就是正常走动。
但这一次看礼单的情形,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尤其是这三人几乎是一并来的,这意味着什么?
冯紫英看着三张丰盛的礼单,一时间有些出神。
(https://www.xlwxww.cc/640/640004/75487046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