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在春秋做贵族免费阅读小说更新 > 第526章:关于北方的消息

第526章:关于北方的消息


  原版历史上,现阶段的晋国已经进入到智氏一家独大,智瑶先后对魏氏和韩氏进行勒索,再与赵氏进入到势如水火的阶段。

  也是在现阶段,越王勾践统治的越国看似无比强大,有挑战晋国的实力,实际上内部吴人反抗不断,压根就让越国不敢轻易挑衅晋国。

  楚国?先是与晋国在“百年战争”中落败,后面又遭到吴国接连不断的打击,他们开始成为了打酱油的角色,不复以前南方霸主的威势,并且内部一再发生动荡。

  如果没有现代的灵魂穿越成为智瑶,这个“智瑶”再过两三年脑袋就会被制作成为酒杯,智氏也将遭到赵氏、魏氏和韩氏的瓜分。

  作为穿越者的智瑶两世加起来已经活了七十多年,心态方面确确实实比看上去更老,才会在身体状况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一次又一次给智开铺路。

  事实上,如果不是“一天下”这个目标在鞭策智瑶的话,他都想慢慢将权力转移给智开,趁着自己还能动弹的条件下,好好地去游览一下各地的风光。

  智瑶自穿越过来就有很强的危机感,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脑袋被制作成为酒杯。

  轮到智氏发展壮大起来,智瑶全部的精力变成被牵制在将家族变得更加强大上面,无论是各项发展,还是化家为国再破家为国,为的是“大家”而不是自己。

  可以说,不算上辈子的话,智瑶这一生看似风光,其实活得非常悲哀,压根没有机会为自己而活,做什么都是为了别人。

  不过,人生在世就是那样,尤其是在诸夏大地,谁能为自己而活?年轻的时候还好,成家之后为父、母、妻、儿,单纯就是为了亲人在活着,任何的努力都是想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得上自己。

  “多少人羡慕现在的我?他们怎么会知道我无比怀念那个能看电视,可以上网,躺床上看手机看到睡着的那个我。”智瑶在注视着忙碌却有序的工地。

  公输班得知智瑶过来的第一时间前来伺候左右。

  由于智瑶看上去将一点谈兴都没有给摆在脸上,旁人自然很识趣不会说话。

  要不然的话,公输班要给智瑶介绍工程进度,再展望一下“中京”修成之后该是何等的景象。

  公输班就是修造“中京”的总工程师,班底里面最多的不是来自公输氏的族人,他们只占了其中的一层不到,其余来自“黄父”的受培训人员。

  而那些人,说白了就是智瑶用将近三十年时间培养起来的人,只是受教育的时间有分先后。

  智瑶重视教育的成果已经得到展现,只是因为教育规模的关系,人数方面其实相当有限。

  人数有限是与现代相比较,封建王朝的时代里则是成绩异常耀眼了。

  最主要的是什么?是那些获得教育的人,他们不是死读书,能够在学有所成之后真正做事。

  原国的教育模式还会继续推广,本着学本事而去,用现代化来讲就是专科的大专之类。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出现大文豪,出现发明家的机率却是很大。

  在这种教育观念之下,受到打击最大的不是谁,会是儒家。

  当然了,现在并没有儒家,他们或许还是会出现,只不过也仅仅是出现,恐怕很难变成显学了。

  毕竟,原国会将教育模式扩大,从识字到学习专业知识。

  国有教育在铺开,儒者再怎么广收门徒,生源上的规模还能跟国家相比?

  儒者没有那么多的徒子徒孙,无法再以量取胜,并且获取知识不再困难,有多少人愿意去学儒家那一套,着实是难说得很。

  那么,智瑶是在进行国民教育了吗?说是也是,说不是那就不是。

  并非在讲废话,国民教化是一种从零开始的教育,原国受于师资的限制暂时只能小规矩地进行这样的教育,更多的是给识字的人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随着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相关职位的不再急缺,类似后世那种从小学开始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铺开,也只是有可能,并且这个过程绝对会显得无比漫长。

  极可能到智开这一代依旧无法完成,乃至于第三代人也只是打一个基础。

  智瑶其实可以选择另一个比较快的模式,也就是将科举拿出来,只不过一开始肯定会走老路,也就是虽然有了科举,以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则全是贵族子弟。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贵族接受教育是家族传承,普通人哪怕识字也竞争不过。

  有那么一件事情则是绝对的事情,一旦以科举取仕的话,普通人对获得知识将变得更加渴望。

  还有一个事实,一旦科举是通向做官的通道,必然会文武分割,再出现文武相争,文人或武夫的界线将变得无比分明,文武双全的人越变越少。

  文武双全只会出现在古典贵族时代,进入科举取仕的时代,为了做官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双手捧着书,哪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

  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出发点有多好,只要有了划分必然结党成派,再形成党同伐异的局面,文武对立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并且被以为文武对立只发生在诸夏,或是华夏文化圈。其他星球不知道,小破球的每一个国家都会出现那种情况。

  “大王?”

  智瑶听到呼唤转过身,看到的是台狐,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别误会,智瑶对台狐没有意见。

  只是,台狐不在计划内的每一次出现,基本都是带来坏消息。

  果然就听台狐说道:“北面细作回报,代国与义渠、白翟结盟。”

  那赵氏代国就是第二个明确跟异族结盟的国家了,第一个是秦国。

  原国将秦国灭掉之后,有一批秦人向西迁徙,目前应该是在弱水一带?

  一直以来都有伪装的原国细作混在秦人之中,不敢说任何动向都能掌握,起码大型迁徙是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秦人退出了诸夏的争雄舞台,以他们现存的人口能不能安然传承下去都是一个问题,并且这还是原军没有再行追杀为前提。

  原国在赵氏代国也有安排细作,某些间谍甚至成为赵氏代国的中层管理人员,一样无法掌握赵氏代国的所有事情,大事则瞒不过原国的眼睛。

  智瑶问道:“可是大原用兵所导致?”

  台狐不敢乱说自己的猜测会推测,就实答道:“代君多次密会义渠、白翟首领。听闻并未涉及大原,乃是为乌氏。”

  说来也是,即便原国在大举用兵,赵毋恤勾结义渠和白翟顶多就是给原国造成些许麻烦,他们一旦入侵原国则会吸引原国的注意力,怎么敢轻易招惹原国?

  智瑶用困惑的表情看着台狐等待下文。

  台狐可不敢卖什么关子,甚至会因为智瑶脸色变幻加快语速,说道:“细作传回情报,赵氏代国、义渠、白翟合兵约有八万。”

  有八万?不算一个小数字了。

  拿宋国来说,极限动员或许也就达到十万左右的兵力,里面的“士”和“徒”数量不会超过三万,其余要么是半兵半农的预备役,不然就是纯粹的农夫。

  赵氏代国举国人口也就二三十万,义渠的总人口不会超过三十万,白翟的数量二十来万,他们合起来不超过八十万的人口,动员出八万部队,着实不能说算少了。

  而数量达到八万,且不论里面有多少老弱妇孺随军凑数,仅是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原国预定的警戒线,怎么可能不汇报给智瑶知晓呢?

  原国因为灭燕的关系,把句注山和夏屋山的边军大部分调去了燕地,当前朝向代地的防线显得比较薄弱。

  秦地那边,秦人对原国的统治一直在进行反抗,导致原国在秦地的部队分得比较散,并且秦地的原军也就三万多,里面大多数其实就是临时征召的徭役兵,战斗力方面不太有保证。

  什么徭役兵?智瑶不是一直在进行改革嘛。

  原国目前有两种徭役,一种是服兵役,另一种则是集结起来进行集体劳作。

  按照规定,在册的男性,满十三岁每年都要服为期至少三个月的劳役,绝大多数是在家乡进行,或许建设家乡。

  服兵役又分为两项,一种是在家乡接受训练,这个就是所谓的“更卒体系”;另一种则是离开家乡前往别处,或是像在秦地或燕地的那些人,干一些卫戍部队的活,也有可能前往边塞戍边。

  熟悉历史的人一看就知道智瑶是抄哪个时代的制度,只不过这种制度秦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使用,到了西汉才全面完善,后面的王朝套用。

  智瑶无法再继续巡视,回到宫城召见了阳虎。

  本来闲在下榻之处的阳虎得到召见很快赶来,看上去还有着很明显的兴奋。

  “大王?臣愿为大王效力!”阳虎行礼,没有掩饰自己的迫不及待。

  他们这种人闲着就是最大的折磨,不止代表没有受到重视,还手中没有权柄,浑身的哪哪哪都会觉得难受。

  智瑶为什么不是召唤其他人?

  还不是阳虎嘴巴没有把门,时不时抱怨自己有才却没有地方用,感觉受到委屈的同时,身为一国君王的智瑶不甚贤明。

  要是换作在其他时代,类似阳虎这种人一定会死得不明不白。

  比如要是在汉初,廷尉署能分分钟从阳虎家中搜出百世套甲胄,按个意图谋反的罪名阖家老小推出菜市口砍脑袋。

  “听闻你在家中时时抱怨,寡人已成昏君?”智瑶不是要追究阳虎的罪名,不过是一次敲打。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抱怨怀才不遇和议论君王的人多得去了,一个被用这种罪名处死的人都没有,顶多就是驱逐出国。

  阳虎一听就跪了,惶恐声道:“臣饮酒、饮酒胡言乱语,请大王恕罪。”

  不是降罪,是恕罪,倒是很符合阳虎的为人。

  智瑶又是一连串数落,说得阳虎浑身颤抖起来,火候够了才说正事,道:“代国结盟义渠、白翟,传闻乃是为讨伐乌氏。寡人不欲秦地有失,命你前往秦地。可知抵达秦地,应当有何作为?”

  阳虎抬头看向智瑶,能看出脸上带着惊喜,随后收敛喜色,问道:“臣麾下兵力多寡?”

  智瑶说道:“不超二‘师’之数,大半或为秦地征召之兵。”

  有不配合原国统治的秦人,怎么可能会没有愿意接受原国统治的秦人呢?

  应该说,七成左右的秦人愿意接受原国的统治,他们也是不在乎统治者是谁,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就行的群体。

  阳虎一听,瞬间判断出没有大打特打的机会,难掩脸上的失望表情,说道:“如此,臣率军往北,使之知晓大原起兵。”

  这个人的情商很有缺陷,军事能力则是不差。

  原国现在已经在跟宋国和越国开战,后面决定入侵宋国还是因为已经困住越军主力的关系,要不然不会开启两条战线。

  既然已经有个两个主战场,其它地方肯定不想再出现新的交战,阳虎去秦地更多的是对赵氏代国、义渠和白翟形成威慑。

  智瑶派阳虎有原因,主要是目前闲置的大将就一个阳虎,再来是赵氏对阳虎并不陌生。

  阳虎的军事才能真的不差,使用两个“师”的兵力或许不是赵氏代国、义渠、白翟联合起来八万大军的对手,坚持到原国派去援军则是不难。

  这样的话,赵毋恤哪怕之前摆出对乌氏动手是一种战略欺骗,看到阳虎出现在秦地,他们只能假戏真做去打乌氏了。

  智瑶等阳虎领命离去后,拿起关于赵氏代国的情报又看了几遍,心里感概道:“赵毋恤还真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并且有限的人力物力之下,心还显得极大。”

  怎么说呢?

  赵氏代国在大河九曲那边筑城,城池的规模或许不大,却是会成为那边的第一座城池。

  他们已经在筑城,还一边跟义渠和白翟勾搭上,到底是不是针对乌氏有点不好说,说不定赵毋恤是盯上义渠和白翟了?


  (https://www.xlwxww.cc/72/72531/72321023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