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明末求生记全本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吴三桂之心

第三十九章 吴三桂之心


                                                                        第三十九章        吴三桂之心  

          成都蜀王府。

          不过,此时的蜀王府已经挂名为平西王府了。

          这个时空之中的四川人民要比历史上的四川人民要幸福一点。

          虽然四川也没有逃出战乱,但是四川的战乱,并不是军阀混战,而是两军对峙。两军对峙之下,供应军资虽然苦,但与无数大大小小的军阀乱打,前线后方不分,要好的多。

          在长江下游战事爆发的时候,吴三桂也没有闲着,他一面与李定国对峙,一边收降川军,以数万辽东军为核心,十几万川军为辅助。一时间拥兵数十万,与李定国的兵势不相上下。

          不,比李定国的兵势还要强大一点。

          原因很简单。

          李定国的兵马虽然多,但是云贵两地素来贫瘠,养不得这数十万大军。

          大部分粮食需要两湖接济。

          而四川却是天府之国,只要经营的好,养数十万大军,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而今是吴三桂的高光时刻。

          吴三桂投奔清廷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多大的信任。虽然吴三桂有能力,手下的关宁军也称得上精锐。但是一直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征四川的是豪格,八旗大多数将领都信任多尔衮,而不是多铎。

          否则留下来镇守四川的未必是吴三桂。

          当然了,即便吴三桂镇守四川,在清廷的序列之中,也不是太高的。

          不过,这局面在安庆之战后,有所改变。

          吴三桂感觉自己的地位一下子变高了。清廷的圣旨对吴三桂都客气起来。与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这也是多尔衮对清廷大策略的调整,在八旗不能完全胜任主力的情况之下,对有实力的汉军将领,自然要大加拉拢了。

          吴三桂自己也代表一个派系,他与祖家的关系很好。故而清廷也要多加安抚了。

          不过,这效果却并不是多好。

          在清廷的强大的压力之下,吴三桂自然不敢有其他念头,但是而今吴三桂看出了清廷的弱势。就未必这么安分了。

          而今吴三桂就面对这样一个抉择。

          吴三桂一直在寻求与夏朝的接触,这种私下的接触,吴三桂当时未必有什么想法。最多是想要两边有一点点的默契之感。

          不过,吴三桂的诉求在夏朝那边,不能说被无视。但也不被怎么重视。

          但是而今夏朝那边主动过来,想要购买川盐。当然了,但并不是不给钱。

          吴三桂养兵什么的也是很费钱的,川盐入楚吴三桂虽然没有细细的算,但是想来也一年几十万两的进项。

          这一笔钱,对吴三桂来说,也是相当的重要的。

          吴三桂在四川的经费,大多是自筹的。西北很少有钱粮支撑吴三桂,甚至说吴三桂还要向西北协调一些粮草。

          而吴三桂这边还要支撑十几万大军,钱粮上捉襟肘见也是相当正常的。

          这几十万两银子,对吴三桂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补助。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当初镇守辽东的时候,与后金的交际。与而今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一个是明朝管理太松懈,而清廷的管理有些严格而已,即便是在成都城中,也是有八旗兵镇守的。

          想要瞒过他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三桂就将自己两个心腹谋士叫了过来。一个名叫方光琛。一个叫刘玄初。

          这两人出身都大不同。

          方光琛乃是明代大学士方一藻之子,与吴三桂相交默契。

          而刘玄初却是刘文秀麾下的一名文书,在凤凰山一战中,大西军大败而逃,丢盔弃甲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俘虏了。刘玄初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成为吴三桂手下的文书。因为吴三桂镇守四川,选了一些熟悉四川当地民情的人,刘玄初就进入了吴三桂的法眼之中,组建得到了重用,成为吴三桂麾下两大谋士之一。

          吴三桂将这个难题交给了两大谋士。

          方光琛微微捏着胡须,说道:“王爷,这一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回易之事,那朝那代没有,摄政王虽然身居九重,但也是一个明白人,单单这一件事情,不会太难为大王的。”

          “只是这一件事情,洪承畴已经将事情挑在明面上了。”

          “洪承畴就蹲在长江北边,面对夏军几十万大军,手头的都是一些残兵败将,朝廷也担心他支撑不住,这才有先前的议和之举,而今因为豫亲王之死,罢议和,洪承畴军费以两淮盐为主。”

          “一旦,我们这里也出盐,到时候可是瞒不住人的。”

          “到时候如何与朝廷交代。”

          “不。”方光琛又多想一层,说道:“朝廷安庆之败后,看似大度招揽汉军汉臣,但是实际上,内心刻薄之意与日剧增。只是之前瞧不起,猜忌之心,是放在明面上的,而今却隐藏起来了。”  

          “而今王爷在四川,朝廷鞭长

  莫及,纵然王爷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朝廷为了大局着想,一定会忍下来的。不会问责王爷,反而善加安抚,但是一直是这样两国僵持还好,一旦朝廷得势,到时候王爷可就不好办了。”

          吴三桂微微点头。

          一旦决定川盐出省,就不是几斤,几十斤,乃至于几十万斤,想想能支撑两省人丁的盐量,要有多少。一旦开始运输,是决计瞒不过人的,毕竟谁也不是瞎子。

          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事情,银子倒是小事,最重要是清廷那边对吴三桂会怎么想怎么看?

          以小族临大国,这是清廷最最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延伸到各个方面。清廷下层或许有骄狂之意,但是在清廷上层却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在为政上,一面强调满汉一体,在做事上却又处处维护八旗的特殊地位。

          这就是表明了他们的不自信。

          他们或许知道满汉一体才是正途,但是却不敢这样做,唯恐丧失了特殊地位之后,皇位不保。

          用外宽内忌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虽然如此,清廷上层还是相当明智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却也是很明白的,秋后算账这四个字用得极好。

          吴三桂似乎不能决断,问刘玄初说道:“却不知道,刘先生意下如何?”

          刘玄初能在短短数日之内,就得到了吴三桂的信任,在别的方面或许有些缺陷的,但是在察言观色之上,却是行家里手,说道:“王爷,已经有决断了。”

          吴三桂闻言微微一笑,说道:“不错,孤已经有些想法了。”

          “孤能有今日,仗的是什么?是北京那位喜欢吗?不,是麾下的儿郎们,有我麾下这十几万平西军在。朝廷就不敢小视了去。所以这军力,手中的军队,才是我的根本所在。”

          “只有手中兵强马壮,纵然朝廷也会优待于我。一旦手中没有实力,我即便是再忠于朝廷,也不过是北京一闲人而已。”

          “这岂是英雄所为?”

          “所以这区区小节算得了什么,只要有了钱粮,有了人马。朝廷又耐我何?”

          “刘先生。”

          “下官在。”刘玄初立即起身说道。

          “你代我去见李定国,再走一趟重庆。”吴三桂说道:“探探南朝的心思,到底如何?”

          吴三桂是典型的军阀思想。什么大义名分,忠君爱国都是虚的,只有手中的兵马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吴三桂要探的南朝心思,恐怕不仅仅在川盐之上。

          刘玄初会意说道:“请王爷放心,下官一定不负使命。”


  (https://www.xlwxww.cc/746/746744/6351763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