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苏厨下拉式 >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万事俱备

  辽国那边也没啥大事儿,人事上就是以权知东京留守萧托辉为契丹行宫都部署。

  五月辽国一场大火,烧掉了端拱殿门。

  耶律洪基手里好像宽松了一些,命给渭州贫民耕牛布绢。

  六月,己亥,在一处叫倒塌岭的地方,有人得到了一个古鼎,上有文知“万岁永为宝用”,献给了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大喜,命天下同乐,斋僧三十六万。

  ……

  回到大名府的时候,新科进士们的观政已经结束,高滔滔从徐国大长公主所请,外放了王彦弼,让他回到了苏油身边,继续担任幕府掌书记一职。

  买一送一,王晦成了苏油白捡的幕僚。

  陈梧被高滔滔按在了军器监,老老实实搞他的武器研发。

  扁罐的任命倒是起了点小波澜,高滔滔本来想让他继续呆在将作监,但是刘正夫上章此非培养人才之道,按照科举惯例,前三名一般判将作监、军器监,之后就要外放为官,以熟悉庶政,考量能否。

  陈梧、苏轶之前因为恩荫,已经在两监主事多年,援引旧事已无必要,如朝廷看重,便当入翰林清华,锻炼文事;或外放州县,理政安民。

  高滔滔最后留下了规规矩矩的陈梧,外放了调皮捣蛋的漏勺,算是来个折中。

  吕大防主事,将漏勺安排成了广州番禺县令。

  朝堂一下子就闹开了,众人纷纷非议吕大防打击报复。

  中书侍郎章惇上章弹劾吕大防任人由私,嫉妒贤臣,处置不当。

  广州如今是蛮苦逼的,不然当年也不会被侬智高打到城门下。

  在宋人的理念里边,岭南以外那就算是流放地,广州,的确是太过分了。

  不过如刘正夫、孔文仲等御史台官却没有闹,刘正夫认为吕大防的任命没有毛病,什么时候轮到士大夫对朝廷的任命挑三拣四了?广州就不是我大宋国土?

  高滔滔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御史台的动静,章惇是中书侍郎,虽然也有议论的权利,但是流程启动不了,也就不能驳回三省的决议。

  其实漏勺对于这个任命倒是颇为兴奋,广州比父亲当年的夔州好点不多,番禺怕是更加不如,山高佣哥儿远,正好大展拳脚。

  于是上章,番禺没毛病,我想去!

  最后高滔滔无奈,以漏勺身有恩荫为由,给他升了一格,改任广州通判。

  苏油看过家书和朝廷邸报,不禁苦笑:“这回怕不是中了二郎的意了……”

  癸卯,苏轼抵达京外,上言:“浙西诸郡二年灾伤,而今岁大水尤甚,苏杭两地,尚需赈济,需米百万石、钱二十万。”

  有御史弹劾,认为苏轼前蒙朝廷恩旨,迟迟不动身,等到大运河修通方才启程,这是贪功。

  之前朝廷大力救灾,拨付了大量的钱粮,苏轼以工代赈,掏浚西湖,修造运河。

  如尚需赈济,那之前修河的费用,是没有发放到百姓手里吗?

  还有大苏在两浙路建粮食加工厂,将北人不爱吃的粉面强行卖给朝廷,用于抵扣赋税,这是损朝廷之用,树一己之恩,理当惩戒。

  两浙苏杭太湖,乃朝廷钱粮重地,苏轼在杭州两年一味宽容,离任前还要坑朝廷一笔,当朝中诸公都是傻子吗?

  苏轼行舟到了陈留,听闻朝中弹劾,停船待参,不敢入京。

  一日讲读完毕,范祖禹收拾起讲义,却听高滔滔问道:“侍讲对大苏一事,有何看法?”

  范祖禹放下讲义,躬身道:“以臣所见,夫子在杭州的治政,的确是有些过宽了。”

  “苏杭两地连续遭灾,但是经过夫子多方筹措救灾,以工代赈,大建粉厂,虽然朝廷岁入在两浙路有所减少,但是百姓的确是获利安定下来了的。”

  “但是也苏杭也有问题,那就是杭州是曾经彻底让五等户消失的地方,天下评价为‘首善之区’。”

  “当地官员为了保住皇宋的这处‘脸面’,对于遭灾之后应该降等的百姓,依旧不予降等,导致颗粒无收而赋税依旧。”

  “虽然起于天灾,终究还是施政之祸,夫子到了杭州,首先制止了这种现象,第一件事就是重登户等,实事求是。”

  “五等户下,实需救治,这百万石粮米,二十万缗钱财,当是为今后五等户所设。”

  “夫子害怕朝廷不顾杭州重现下等返贫之实,徒以颜面名声为重,如果在奏章里明确提出来,怕是不但得不到朝廷应允,反而会惹出更大的波澜,故而假以赈济之名。”

  “要知道之前重订五等,不说朝中,就连杭州本地百姓士绅,都是反对之声不绝。”

  “好多百姓甚至宣称宁愿饿死,也不降等,不领救灾粮,不给杭州和皇宋丢脸。”

  “太皇太后,杭州百姓都是好百姓,但夫子不可能任由他们的性子乱来的。”

  高滔滔长吁了一口气,眼中含泪:“朝中能为我祖孙二人道此者,侍讲、司徒而已。又因为事涉苏轼,司徒也不敢辩白,竟然就无人见说。老身如今已然知晓,再有这样的事情,侍讲还需知无不言。”

  己卯,诏赐米百万石、钱二十万缗赈济杭州,并命苏轼入京就职。

  己酉,修《神宗宝训》。

  河东路沈括上奏,元祐六年上半年,河东路铜冶共得铜、矾七百万贯,其中半输朝廷,地方也得三百五十万贯,请于晋州矾务开设炼钢厂,筹备铁路所用钢轨。

  沈括这个报表的政绩算是偷鸡,这些铜、矾里边,很多矾压根就不是挖出来的,而是造出来的。

  宋人看重矾料那种晶体属性,在宴会上都要堆砌“矾山”作为铺席装饰。

  但是一旦矾中的结晶水流失,矾就变成了盐,价格暴降。

  沈括将库中不值钱的失水矿盐收集起来,融入水中,去除杂质之后通过加热蒸发提高浓度,让矿盐重新结晶成矾砂。

  这样的矾砂完全没有杂质,晶莹剔透,品质顶级,不值钱的东西经此一弄,价值提升了数倍。

  说白了就是溶解加熬煮,纯粹的空手套白狼。

  癸丑,苏油上书,四路已经做好全面准备,即将走上发展快车道,四路发展银行,已经累计发放投资一千八百万贯,产出近八百万贯,四路赋税比去年翻一翻,煤翻三番,盐翻两番,铁翻五番,其余金、银、铜,皆在一倍以上。

  粮食储备一千两百万石,此外还有棉花三百万石,油料五百万石,民间大牲畜增量三十万头。

  各地建立水泥厂七十处,机械厂五十二处,盐化工厂三处。

  大名府兵工厂、齐州兵工厂,已经具备生产制造大宋定装炮、铳、弹、雷所有型号的能力,定州兵工厂已经具备弹药复装、铳械维修,火炮组装的能力。

  四路从去年到现在,共发动工役二百六十万人日,脱离田亩,全年参与役务以此为生的丁力三万人,所有役务发放役费五十二万贯,锻炼出十五支专力工程队伍。

  各地厂、矿,吸纳丁力八万人,工费合计两百万贯,达到了人均月入两贯的水平。

  看起来不高,但是这相当于这些人每人有了三十亩地的收成,相当于河北四路,凭空增加了三百万亩的土地。

  而粮、棉、油套作模式的推广,让土地亩产价值增加了五成,虽然如今还只在大名府路普及,也相当于给当地增加了数十万顷的土地。

  为了鼓励耕作,大名府路只将赋税调整到亩输三斗,看起来增加了,但是其实税率降到了十五税一,让更多的财富在地方上积累,又促进了商贸的大兴。

  因为交通得到大力改善,河北经济环节完全打通,商税呈现出可喜的增长,同样翻了近倍。

  最关键的是隐户和隐田,河北隐户,曾是天下最严重的地区。

  经过苏油的梳理,河北四路隐户和隐田存在的必要已经消失,加上宣传和统计给力,四路两年下来,一共扩出了二十万户,一百多万人口,十多万顷土地。

  万事俱备。

  


  (https://www.xlwxww.cc/756/756025/63906170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ww.cc